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一、选题背景
机构投资者在我国股票市场中正在占据越来越重要的地位,其素质高低也越来越成为衡量我国股票市场是否成熟的重要标志。证券投资基金是目前我国主要的机构投资者,其规范发展对我国股票市场具有重要的意义。借鉴国外成熟市场的经验,在基金业的健康发展中,基金评价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所以基金评价在我国的发展也是刻不容缓。
对基金进行评价,首当其冲的就是对基金业绩表现的衡量。准确地对基金在一段时间内的表现是好是坏作出判断,对基金之间以及基金和市场间的业绩表现作出比较,这就是基金业绩衡量理论所要解决的问题。
二、研究方法与逻辑架构本文是一篇系统阐述基金业绩衡量理论并对我国基金业绩表现进行实证研究的论文,主要采用了从理论到实证,以定量研究为主、定性研究为辅的研究方法。
本文的逻辑架构如下图所示。全文共三章,第一章“证券投资基金业绩评价的基本介绍”从讨论证券投资基金的定义开始,研究了美国基金业及基金评价业的发展,以此为基础对中国的基金评价业作出比较研究,最后,在大量总结的基础上,对基金评价体系作了一个全面阐述,提出了本文的研究重点——基金业绩衡量;第二章“基金业绩衡量理论”比较系统地介绍了目前已有的基金业绩衡量理论以及它们在应用上的局限性,这一章首先讨论收益与风险,然后将它们结合起来引入风险调整收益指标如特雷诺指数、夏普指数、詹森α,对它们的相互关系及应用进行了详细讨论,接下来在效用概念的基础上介绍了期望效用理论下的风险调整收益,最后,对一些非主流衡量理论作了简单介绍;第三章“基金业绩衡量理论在我国的初步应用”对69 只基金在2003 年1 月3 日~2005 年7 月1 日的表现进行实证分析,按照各种指标对它们进行排名,比较了基金和市场基准的表现,得出“基金战胜了大盘”的结论,以此为基础对我国股票市场有效性进行了分析,并比较开放式基金与封闭式基金的业绩差异,分析差异产生的原因。本文逻辑架构图三、主要观点及结论本文的主要观点以及通过实证分析所作出的主要结论有:
1、基金评价机构在基金业发展中起到了重要作用。它解决了基金与投资者之间的信息不对称,减少投资人的决策失误和决策过程中的信息搜寻成本,形成对基金管理人良性的外部激励机制,同时还可以有效抑止管理人的道德风险。基金评价机构取得成功必不可少的条件是:
对基金准确的评价和“独立性、客观性”的形象。
2、基金评价体系包括对基金所在的基金管理公司的评价和基金绩效评价两大内容。基金绩效评价包括基金业绩评价、基金的合规性评价和基金投资风格评价,基金业绩评价则包括基美国基金业和基金评价业的发展中国基金业和基金评价业的发展基金评价体系证券投资基金的定义、分类基金业绩衡量理论分析介绍对我国基金业绩的实证分析对我国股票市场有效性分析借鉴收益、风险衡量风险调整收益期望效用理论下的风险调整收益其它衡量方法开放式与封闭式基金业绩比较金业绩衡量、基金业绩分解和基金业绩持续性分析。
3、对封闭式基金的收益率衡量适合使用内部收益率,对开放式基金的收益率衡量适合使用时间加权收益率。在目前开放式基金逐渐占据主流的情况下,一般使用时间加权收益率来对所有基金的收益进行衡量。
4、对于基于CAPM 和APT 模型的风险调整收益指标,至少存在基础模型适用性问题,无风险利率误定问题和市场基准误定问题。这些问题使得单独的风险调整收益指标不是那么完美,需要综合使用众多指标来对基金业绩进行衡量,使用辅助的方法来完善对基金的分析。
5、对我国基金业绩进行实证分析,基金整体表现好于股票市场的整体表现,“基金战胜了大盘”。我国股票市场表现出低“有效性”,被动型基金暂时还很难在我国获得成功,主动型基金应该是投资更好的选择。
6、本文评价期内,我国封闭式基金的业绩表现要好于开放式基金。封闭式基金在我国逐渐被“边缘化”的态势是不正常的。
四、创新与不足本文借鉴了国外的相关理论对我国基金进行实证分析,创新之处主要表现在:
1、在总结我国相关论文的各种界定的基础上,提出了我国“证券投资基金评价体系”的概念,对“基金评价”、“基金绩效评价”、“基金业绩评价”作出了区分。当然这是作者的个人见解,正确与否还有待专家指正。
2、对基金业绩衡量理论进行了比较全面的总结和梳理,目前被运用的理论大部分都被包含在这个框架里。而且对基金业绩衡量理论在我国的适用性进行了分析,对主要理论在我国应用可能面临的瓶颈进行了阐述。
3、根据本文实证结论,结合定性分析,提出封闭式基金不能退出基金舞台。相比开放式基金,封闭式基金仍有其一定的自身优势。
本文的不足之处主要表现在:
1、由于我国发展基金的时间还比较短,而且政策不断变化,能够进入实证分析的基金样本数量较少,同时样本期较短。本文仅对股票型基金进行了实证分析,而没有分析混合型基金、债券型基金、货币基金和保本基金。这限制了对基金整体完整准确的评价。
2、受各种条件所限,对文中提到的无基准业绩评价、数据包络分析法、随机占优理论等没有进行应用。
3、受作者水平所限,没有在吸收已有理论的基础上发展出适合于我国情况的基金业绩衡量理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