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安地裂缝对邻近高层结构的影响研究

来源 :西安科技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fgjfg11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西安地裂缝是一种独特的城市地质灾害,不仅造成各类工程建筑破坏,也引起了一系列的环境问题,严重地限制了地裂缝沿线建筑场地的使用,影响城市建设的合理布局。地裂缝活动引起地面不均匀沉降或整体倾斜甚至塌陷,威胁到房屋的正常使用和人民的生命财产安全。为了防止地裂缝活动对建筑结构的破坏,设计上主要采取工程避让措施。但是工程界对于《西安地裂缝场地勘察与工程设计规程》(DBJ61-6-2006)所给出的最小安全避让距离的合理性,目前还存在着争议。因此,正确认识不均匀沉降对房屋结构造成的危害,深入分析地裂缝影响区内建筑结构的安全性能具有重要的意义。本文依据地裂缝上盘影响区20米范围内的地面沉降观测数据,参照灰色理论方法所预测的未来50年地裂缝变形带地面沉降趋势,以一个18层的剪力墙结构模型作为研究对象,就建筑物与主地裂缝距离对结构的内力变化和变形进行了分析和对比,研究地面沉降对结构构件引起的附加应力分布规律及破坏程度。研究结果表明;当建筑物距离地裂缝8m以内时,因地裂缝附近地表不均匀沉降而引起的结构附加位移、附加内力显著,距离超过14m时,地裂缝活动对结构的位移、内力影响迅速减少。因此对于地裂缝上盘,将距离地裂缝0-8m划分为主变形区,8-14m划分为过渡区,15m以上划分为微变形区比较合理。越靠近地裂缝的结构,其附加内力值越大,结构设计应事先预估地面沉降带来的不利影响,并将其作为一种荷载工况予以考虑,参与内力组合荷载截面设计。
其他文献
  本论文研究依托于河北省高速公路管理局科技项目:“类土质路堑高边坡稳定性分析与支护技术研究。”类土质边坡是当前边坡领域一个比较新颖的边坡类型,其特性不同于单纯的均
学位
学位
青龙河大桥和纳潮河2号大桥地处渤海湾,该地区的混凝土结构长年遭受较严重的海水侵蚀以及冻害,导致结构的耐久性不足。为确保寒冷地区海洋环境下混凝土结构长期安全性能,本文以曹妃甸经济开发特区的青龙河大桥和纳潮河2号大桥为背景,通过理论与试验研究,探讨适用于寒冷地区海洋环境下混凝土的配合比设计方法,研究的主要内容及结论如下:1、详细介绍混凝土的各组成成份,探讨各组成成份对混凝土性能的影响。由于高性能混凝土
从满足交通量日益增长、提高服务水平、长远经济发展和交通要求的角度出发,全国高速公路进行改扩建将是今后公路建设的主旋律。粉沙土在全国有大量的分布,且在这些地区已有一些
地源热泵作为一种节能、环保的技术近年来已经得到了广泛研究与应用。研究的重点主要集中在如何提高地源热泵地埋管的换热性能,以提高地源热泵系统的运行效率,从而使节能减排
本文的研究背景是城乡一体供水过程中出现的二次加氯问题。供水管网建设是城市建设重要的一环,在城乡一体化的建设过程中也尤为重要。但是不同于城市供水系统,城乡一体供水更
学位
本文通过风洞实验,得到了DU93-W-210翼型雷诺数为Re=1.5×106、3.0×106,分别在自由转捩和固定转捩模式下的气动力数据。由实验数据详细分析了攻角、转捩模式、雷诺数对翼型升
  中国古建筑具有悠久的历史传统和光辉的成就,历经数千年的发展变化,结构形式多样,结构种类繁多,是中华文明的象征。中国是世界上地震多发国家之一,历史上的震害均较严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