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西安地裂缝是一种独特的城市地质灾害,不仅造成各类工程建筑破坏,也引起了一系列的环境问题,严重地限制了地裂缝沿线建筑场地的使用,影响城市建设的合理布局。地裂缝活动引起地面不均匀沉降或整体倾斜甚至塌陷,威胁到房屋的正常使用和人民的生命财产安全。为了防止地裂缝活动对建筑结构的破坏,设计上主要采取工程避让措施。但是工程界对于《西安地裂缝场地勘察与工程设计规程》(DBJ61-6-2006)所给出的最小安全避让距离的合理性,目前还存在着争议。因此,正确认识不均匀沉降对房屋结构造成的危害,深入分析地裂缝影响区内建筑结构的安全性能具有重要的意义。本文依据地裂缝上盘影响区20米范围内的地面沉降观测数据,参照灰色理论方法所预测的未来50年地裂缝变形带地面沉降趋势,以一个18层的剪力墙结构模型作为研究对象,就建筑物与主地裂缝距离对结构的内力变化和变形进行了分析和对比,研究地面沉降对结构构件引起的附加应力分布规律及破坏程度。研究结果表明;当建筑物距离地裂缝8m以内时,因地裂缝附近地表不均匀沉降而引起的结构附加位移、附加内力显著,距离超过14m时,地裂缝活动对结构的位移、内力影响迅速减少。因此对于地裂缝上盘,将距离地裂缝0-8m划分为主变形区,8-14m划分为过渡区,15m以上划分为微变形区比较合理。越靠近地裂缝的结构,其附加内力值越大,结构设计应事先预估地面沉降带来的不利影响,并将其作为一种荷载工况予以考虑,参与内力组合荷载截面设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