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中国成立以来城市居民日常生活变迁研究 ——以衣食住行为中心的考察

来源 :中共中央党校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xuzhonghai0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如果说人是历史发展的主要动力,那么对人们的日常生活的考察无疑是富有意义的。新中国成立以来,中国城市居民的衣食住行等日常生活发生了历史性的变迁。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日常生活变迁驶入“快速路”,城市居民的物质生活水平得到了很大的提高。本文即以新中国成立以来城市居民的日常生活为研究对象,力图通过展示城市居民日常生活的巨大变迁,分析引致城市居民日常生活发生巨大变化的经济、政治、文化、科技等原因,进而来系统阐释、总结70多年来新中国提升人民生活水平的伟大成就、政策沿革和改革经验。新中国成立以来城市居民的服饰穿着变化明显。解放初期,城市居民的服饰穿着统一化,五十年代的中山装、人民装到列宁装、布拉吉,六十年代的老三样和老三色,“文化大革命”时期的红卫兵装和军便装,长期的计划供应使城市居民穿着风格单一朴素。改革开放以后,经济的发展、外来文化的交流影响着服饰变迁。人们思想得到了解放,服饰风尚更加丰富和多元化,时尚潮流不断变化和更新。新中国成立以来城市居民的服饰生活,呈现出从政治挂帅到自由个性的服饰风尚、从缺衣少穿到多样化的服饰消费、从主动接受到相互影响的服饰交流等特点。新中国成立以来城市居民的饮食生活发生很大变化。从计划经济时期的定量供应、凭票购买,到现在日渐丰富的百姓餐桌、不出国门吃遍世界,中国城市居民饮食消费已经从以粮食为主的温饱消费向肉蛋奶、水产品、瓜果蔬菜等多样化饮食消费转变,从追求数量充足为主转向更加注重营养健康。新中国成立以来城市居民的饮食生活,从满足于吃得饱到吃得好再到吃得健康,呈现出饮食消费日趋合理、饮食方式逐渐多样、饮食观念日益多元等特点。新中国成立以来城市居民的住房水平逐渐改善。在计划经济时期,国家建立起一套政府主导的福利住房制度,对城市住房的建设和分配进行集中统一管理。这一时期大多数城市居民的住房非常拥挤,共用厨房、卫生间居多。改革开放以后,国家开始加快住宅建设的速度,城市居民的住房条件有了很大的改善。为了进一步解决住宅供需矛盾,九十年代初国家开始推行住房制度改革,市民可以根据自己的经济实力,自由到市场上购买商品房,房地产业发展迅速。同时为了保障中低收入者的住房问题,政府陆续兴建了经济适用房和限价房。新中国成立以来城市居民的居住生活,呈现出居住质量逐渐提高、家居装饰个性化多样化等特点,同时也凸显出住房不平等的问题。新中国成立以来城市居民的交通生活发生了巨大改变。解放初期,只有少数几个大城市的街道上行驶着公共汽车。一般的交通工具主要是人力车,自行车很少。六七十年代,自行车在人们日常生活中逐渐成为主要交通工具,而公共交通工具仍较短缺,城市交通供需矛盾突出。改革开放以后,城市中的各种交通工具才迅速增多起来。到20世纪末,家用汽车开始进入中国寻常百姓的家庭,网约车也成为一种方便快捷的出行方式。近年来,低碳出行、绿色出行成为一种新时尚,共享单车、新能源汽车成为新宠。新中国成立以来城市居民的交通生活,随着交通基础设施的改善,呈现出公共交通出行更加安全便捷,出行工具从传统向现代转变等特点。总体来看,70多年来中国城市居民的日常生活一直在变化发展着,城市居民的生活水平持续提高,受到经济、政治、文化、地域、科技等因素的影响,呈现出明显的阶段性、差异性、政治色彩淡化等特征。
其他文献
与法律责任领域中的刑事责任相比,民事责任的本体论研究近来并未受到法理学界应有的重视。相较于刑事责任早已抛弃“后果论”,并取得丰富的研究成果,我国民法学界对民事责任的认识始终停留于“后果论”,未能将民事责任的认识向前推进。基于此,本文选取民事责任作为研究对象,尝试从哲学中的评价论视角对其进行法理分析,以期进一步丰富和深化对“民事责任”,进而对“法律责任”的理解。理论上,要全面深刻理解民事责任,必须弄
加强和改进高校青年教师思想政治工作,关系教育强国建设、高等教育事业发展、优秀人才培养以及教师自身专业成长,具有重要战略意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了新时代,中国高等教育发展方向怎么走,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灵魂铸育成几何,从某种意义上讲,决定权就掌握在高校青年教师手中。这迫切需要加强和改进高校青年教师思想政治工作,努力“培养造就堪当民族复兴大任的大国良师”。目前来看,较之于“学生思想政治工作”研究而
协商民主作为中国社会主义民主的重要形式,是建立在马克思主义基础之上并结合中国的国情,对接不同社会历史发展阶段、符合不同发展时期的现实需求,在此过程中产生并逐步发展完善起来的。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主的整体建设与不断推进中,协商民主的实践发展与理论建构发挥了重要的作用。“社会主义协商民主”的概念是在中国共产党第十八次全国代表大会上被正式提出的,事关我国民主政治的未来发展方向与发展重点,是中国共产党以极
道家以伏羲和黄帝为远祖,以伊尹和姜太公为近祖,在春秋末期由老子著《老子》而正式成立。道家以“道”为其哲学之宗,注重身国同治,守正可以治国出奇可以应变。自从道家产生以来,由于其哲学根基之厚重,使得道家有着顽强的生命力,同时道家注重顺应时势破旧立新,所以道家思想逐渐演变成博大精深的理论体系。而道家政治思想就是道家思想中的重要组成部分,本文就是截取道家政治思想发展史上具有代表性的典型人物、经典著作、实践
中国制造业在由大变强的过程中遇到了一些挑战:首先是关键技术领域短板突显;第二是比较优势逐渐减弱;第三是国际竞争日渐加剧。面对“内忧外患”,中国制造业迫切需要实现转型升级,迈向稳定健康可持续发展的新轨道。数字经济以其数字化的信息和知识、具有强大先导性、渗透性和融合性的信息通信技术,以及互联互通的信息网络,渗透进传统产业的方方面面,改变着其技术创新模式、资源要素结构和市场需求特征,为中国制造业转型升级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经济持续高速增长,人均收入水平不断提高,当前已处于上中等收入国家行列。伴随着经济的高速增长,金融体系的规模也不断扩大,金融中介、金融市场、金融机构数量不断增多,金融监管逐步建立健全,金融体制不断完善,逐步形成了多元化的金融结构体系。然而,进入新时代以来,我国经济增速逐渐放缓,经济高速增长过程中长期积累的结构性矛盾已经逐渐显现。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国共产党第十九次全国代表大会报告中指出
人工智能的发展引起了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随着人工智能向人类生产生活各个方面的渗透,如何看待人工智能的发展,处理好人与人工智能的关系也成为目前的热点和前沿问题。作为马克思主义理论的研究者,要对人工智能问题加以研究,选择一个恰当的切入点是十分必要的。通过分析,我们以马克思的机器观为切入点,选择与机器和人工智能两个概念都联系密切的智能机器作为对象,并以马克思的机器观为指导研究智能机器问题。马克思的机器观
生态文明建设,是关乎人民福祉、关系中华民族永续发展的长远大计。党和国家历来十分重视生态环境保护工作,特别是党的十八大以来,生态文明建设战略地位凸显,制度出台频度之密、监管执法尺度之严、污染治理力度之大、环境质量改善速度之快前所未有,生态文明理念日益为人民群众所接受,生态文明事业取得了全局性变化和历史性成就。然而,我们必须清醒地认识到,国内生态环境保护形势依然严峻,特别是乡村生态文明建设中的诸多问题
抗战时期,陕甘宁边区的通货膨胀是中共执政史上的一次严峻挑战。自1941年直至抗战结束,陕甘宁边区的通货膨胀几经反复,不仅给边区人民的生活造成了严重困难,而且损害了中共和陕甘宁边区政府的威信。抗战时期,陕甘宁边区通货膨胀的过程极为复杂,中共和边区政府对通货膨胀的治理也充满艰辛。本文以抗战时期陕甘宁边区通货膨胀为研究对象,从通货膨胀的发生原因、发展过程、影响及治理等方面入手,对抗战时期陕甘宁边区通货膨
随着互联网不断发展和普及,人类的沟通方式和交流途径发生了巨大的变化。从信息环境的变迁来看,科学技术的发展导致知识和信息呈几何级膨胀,这一态势重新塑造了世界的组织形式和理解方式。从个人角度来看,科学技术特别是信息技术的飞速进步,提升了个人理解世界、获取知识和提升自我的欲望,也正是对知识的渴求,使人类得以存续和发展。在这样的历史环境和技术条件下,随着互联网的发展与普及,人类的智慧和成果可以通过简单的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