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比较胆管切开减压、T管引流术;ERCP+EST+ENBD术;PTCD术对急性梗阻性化脓性胆管炎(AOSC)患者的治疗效果,为临床治疗AOSC手术方式选择提供依据。方法:收集昆明医科大学第二附属医院肝胆外二科2012年1月-2012年12月间56例急性梗阻性化脓性胆管炎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1、胆管切开减压、T管引流术者21例(A组);2、ERCP+EST+ENBD者13例(B组):3、PTCD术者22例(C组)。术前及术后均进行控制感染,抗休克,纠正水、电解质、酸碱平衡紊乱,积极治疗原有合并疾病。分析比较各组手术方式患者术前24小时、术后24小时、72小时、1周、2周时的总胆红素、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感染性休克症状、神经系统受抑制症状、并发症率、死亡率、住院天数。应用SPSS17.0版软件,数据采用x±s表示,各组计量资料间比较采用t检验,以P<0.05为有统计学意义。结果:1.术后72h内,胆管切开减压、T管引流术组(A组)总胆红素、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减退效果较ERCP+EST+ENBD术组(B组)更好,术后1周时两组比较无差异;24h内A组感染性休克和神经系统受抑制症状较B组组缓解明显,但术后72h后,A组、B组比较无差异;A组死亡4例;A组并发症发生率和死亡率明显高于B组;A组住院天数明显较B组短。2.术后1周内,胆管切开减压、T管引流术组(A组)总胆红素、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减退效果较PTCD术组(C组)更好,术后2周两组比较无差异;24h内A组感染性休克和神经系统受抑制症状较C组缓解更明显,但术后72h后,A组、B组比较无差异;A组并发症发生率和死亡率明显高于C组;A组住院天数明显较C组短。3.ERCP+EST+ENBD术组(B组)与PTCD组(C组)比较,在总胆红素减退、丙氨酸氨基转移酶降低、感染性休克及神经系统受抑制症状持续缓解方面无统计学意义:术后并发症、死亡率也无统计学意义:B组住院天数较C组短。结论:1.PTCD术能充分引流胆汁,解除胆道压力,解除胆道梗阻效果理想。而且此手术创伤小、操作较简便、手术时间短、无需全身麻醉,术后并发症、死亡率较低等。符合损伤控制外科(DCS)的原则。缓解了AOSC患者危机症状,为二次去除病因的彻底手术创造条件。PTCD术适用症:肝内外胆管结石并引起胆管扩张的AOSC患者。2. ERCP+EST+ENBD术能解除部分AOSC患者的胆总管下端的梗阻,能较充分引流胆汁,降低胆管压力,缓解AOSC患者的危急症状。手术创伤小,术后恢复快。适用症:胆总管下端结石引起梗阻的AOSC患者。禁忌症:患者年龄较大,感染性休克及精神症状较重,有心、脑、血管、肺部等并发疾病。3.胆道切开减压、T管引流术也能充分引流胆汁,立即解除胆道压力,同时可在直视下发现并解除部分梗阻病因。但因手术创伤较大,形成二次打击,且麻醉对呼吸、血液循环影响导致患者死亡率及术后并发症发生率最高。适用症:无法行ERCP+EST+ENBD术治疗,PTCD术穿刺失败的AOSC患者。禁忌症:患者年龄较大,感染性休克及精神症状较重,有心、脑、血管、肺部等并发疾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