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翻译适应选择论的探讨和个案研究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zy4225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翻译理论在过去的半个世纪中得到了重大发展,翻译理论研究者也越来越注重把其他学科的研究成果引入翻译研究。无疑,与各种领域的理论的结合和联系有助于翻译学的建立和发展;同时,翻译策略的选择和翻译批评的标准总是翻译研究中争论的焦点。译者在翻译过程中必须不停地做出各种选择,比如忠于形式还是内容?传达原语文化还是适应译语文化?适应原作者的目的还是满足译语读者的期望?译者做出的不同选择最终将影响翻译活动的结果。在翻译研究的复杂形势下,胡庚申教授把达尔文进化论的核心概念“适应和选择”引入了翻译研究,提出了翻译适应选择论,以期能从新的视角重新审视翻译研究,以及真实地反映和描述翻译实践。根据胡庚申的翻译适应选择论,翻译被定义为译者适应翻译生态环境的选择活动。翻译生态环境指的是原文、原语和译语所呈现的世界,即语言、文化、交际、社会,以及作者、读者、委托者等互联互动的整体(胡庚申,2004:219)。在翻译适应选择论的理论框架中,翻译过程是译者在达尔文自然选择原则的指导下,通过对翻译生态环境的适应和对适应程度以及最终译文文本形式的选择来生成译文的过程。胡庚申相信翻译适应选择论能凸显翻译活动中的适应与选择,也能为翻译研究增加新的研究角度。事实上,一些翻译研究者已经注意到了这个新理论,比如许钧,李亚舒,宋志平等等。他们把这个理论看作别开生面的理论建构和一部简约创新之作。也有些翻译理论学习者试图应用这个理论来解释《论语》、《天演论》等等的翻译,但是,到目前为止这个理论的应用仍然很有限,它的可行性及对翻译实践活动的解释力仍然有待进一步的验证,这也是本文作者在本理论框架下对比分析《傲慢与偏见》两个译本的目的。探讨了本文的研究方法之后,本文介绍了翻译适应选择论的出现,理论上的可行性,对该理论的研究情况和对简·奥斯丁、《傲慢与偏见》以及不同译本已有的研究。主要的章节是对该理论内容的揭示,包括其哲学理据,翻译过程,方法,以及评议标准。但本论文最重要的部分是对王科一和孙致礼翻译《傲慢与偏见》的过程分析,由三个阶段组成:译前适应、译中选择和译后评价。本文作者用《傲慢与偏见》的两个译本及译本中的例子来证明译者在这三个阶段都做了充分的适应和恰当的选择,也从而译出了成功的译本。本文在有限的篇幅内,对王科一和孙致礼的两个《傲慢与偏见》的中译本进行了对比分析,证明了翻译适应选择论的可行性和对翻译实践活动的解释力。该理论给翻译研究,特别是中国翻译研究,提供了新的研究视角以及更广阔的空间。文章作者也希望本文能吸引更多的翻译研究者关注中国的本土理论。
其他文献
韩国的现代建筑在全面地走向现代主义之路的同时,吸取传统的艺术和自然环境的营养,创造出本土性个性 形态.韩国建筑的现代与本土性意象,对于吉林省延边朝鲜族地区"山水城市"
为深入了解湖南烤烟还原糖含量的区域特征和进一步明确烟叶还原糖含量与烤烟评吸质量的关系,以湖南主产烟区烤烟样本为材料,采用连续流动法测定B2F、C3F、X2F等级烟叶还原糖
目的:探讨关节镜下髌外侧支持带松解、清理术及术后康复对膝关节骨性关节炎的治疗作用;探讨膝关节骨性关节炎股四头肌和腘绳肌肌肉功能特点;探讨关节镜下髌外侧支持带松解、
<正>工商行政管理机关担负着国家赋予的市场监管和行政执法的重要职能,规范执法是对各级工商行政管理机关的内在要求。在当前市场经济深入发展,市场监管执法任务日益繁重,法
加强学习型党组织建设是党提出的一项重大战略任务。党在农村基层学习型党组织建设,虽然任务艰巨,但是势在必行。因为加强党在农村基层学习型党组织建设有其逻辑、历史和现实的
经验模态分解(EMD)能有效处理非平稳和非线性信号,本文利用EMD对期货的价格信号进行分解从而得到趋势项和IMF,并在此基础上提取相关特征,运用基于机器学习理论的支持向量机(SVM)
随着军队使命任务的拓展以及建设信息化军队、打赢信息化战争战略目标的确立,军队建设对高层次应用型人才的需求不断增加,我军研究生教育结构目前暂时无法满足这一需求,因此
法律不能领先于社会现实,以猜想为基础、对人工智能的法律规制提出过于琐细的规则设计,没有太大价值。技术有变,法理有常。要评估人工智能对法律的影响,先要返回制度原理,研
构建军地一体化频谱管控体系对整合民用资源、提升军队频谱管控能力具有重要意义。文中在分析当前军地电磁频谱管控能力建设现状的基础上,指出了军地一体化频谱管控体系构建
自中国加入WTO以来,中美两国双边贸易得到快速发展,2006年中国成为美国的全球第二大贸易伙伴,而美国也是中国的全球第二大贸易伙伴和最大的出口市场。伴随越来越紧密的经贸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