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21世纪人类面临的最严峻的挑战不再单纯只是解决温饱问题,而是面对全球范围内生态环境的恶化。在严峻的环境挑战面前,人类亟需在众多的思想中摸索社会发展模式的新思路,这促使了生态文明的产生。云南是一个集边疆、民族、山区为一体的欠发达省份,全国有500多个国家级贫困县,云南就有73个国家级贫困县,占全国的12.3%。选题基于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以8个国家级贫困县为代表进行深入研究。对于云南民族贫困地区而言,如何在生态文明建设政策的影响下脱贫,这直接关系到各民族的团结和睦以及国家的长治久安。企业作为市场活动的基本单元,身兼多重角色,而企业对生态文明建设政策的理解和对政策的响应,这些行为直接决定了生态文明建设的成败,生态文明建设走向深化的必然要求一定是推动企业行为的转变本文运用结构方程模型,根据以往相关文献研究建立了生态文明建设对少数民族贫困地区企业行为影响的模型,认为企业行为受外部因素和内部因素共同作用,外部因素为生态文明制度建设带来的政策规制和生态文明意识建设带来的市场压力,内部因素为组织规模与管理者态度。并选取8个国家级贫困县为研究对象,向这些县的企业发放调查问卷。最终经过数据处理,得到了在少数民族贫困地区如何正确对企业行为进行影响的研究结论:(1)生态文明建设政策规制对企业技术进步和节能环保行为具有直接和显著的正向影响;(2)市场压力对企业战略选择和生产决策行为具有直接的正向促进作用;(3)规模和管理者态度对企业战略选择有一定的正向促进作用。根据结论提出以下建议:(1)在生态文明建设政策规制方面,注重发挥生态文明的市场化政策的作用,促进企业采取积极的环境管理战略和环境管理行为,这有利于节能减排,同时促进生态文明建设;(2)生态文明建设政策制定和实施应注意行业领先企业的特点,需要这些公司在行业中发挥示范作用,并且对节能减排和其他相关企业促进推广的相关行为进行鼓励;(3)由于存在企业和行业规模差异,要对不同的企业和行业实施相对灵活的管理和生态文明建设政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