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
近年来,随着我国公路隧道长度和数量的增加,以及行车速度和车流量的增大,使得车辆在隧道中行驶时由于故障、相互撞击、货物自燃等原因造成的火灾事故频繁发生。依据大量事故统计表明,隧道火灾燃烧产生的大量有毒有害烟气是造成人员重大伤亡的主要原因,而长距离隧道因内部空间相对封闭、救援逃生路线单一,发生火灾后烟气对人员造成的危害更大。因此,研究长距离隧道火灾烟气蔓延规律对保证疏散和救援人员安全具有重大意义。本文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近年来,随着我国公路隧道长度和数量的增加,以及行车速度和车流量的增大,使得车辆在隧道中行驶时由于故障、相互撞击、货物自燃等原因造成的火灾事故频繁发生。依据大量事故统计表明,隧道火灾燃烧产生的大量有毒有害烟气是造成人员重大伤亡的主要原因,而长距离隧道因内部空间相对封闭、救援逃生路线单一,发生火灾后烟气对人员造成的危害更大。因此,研究长距离隧道火灾烟气蔓延规律对保证疏散和救援人员安全具有重大意义。本文通过对静止开放环境和隧道狭长受限空间的火灾烟气蔓延扩散进行理论分析,得出火羽流在隧道内的发展过程可分为垂直上升阶段、撞击顶棚阶段、径向扩散阶段、过渡阶段和一维纵向蔓延阶段。通过对隧道火灾烟气温度、流动速度和烟雾浓度的分析,建立了隧道火灾烟气扩散的温度场、速度场和烟雾浓度场模型。通过对隧道火灾烟气温度、有毒有害气体浓度和能见度指标体系的研究,得出判定火灾烟气危险因素(温度、辐射热、CO浓度、能见度)临界值。通过对不同控烟方式隧道火灾烟气蔓延扩散规律的研究,得出组合式通风排烟的烟控效果最佳,并且得出烟气在隧道内是否会发生逆转存在临界风速Vc判定指标。将上述理论分析方法应用于大风垭口长距离隧道,首先对隧道发生火灾时的纵向控烟现状进行数值模拟计算分析,得出纵向控烟方案中火源位于隧道中央时的临界风速为3.2 m/s,火源位于隧道侧壁时的临界风速为3.4 m/s;采用纵向通风方式时的临界风速可以保证人员向火源上游疏散的安全性,但火源下游人体特征高度处的温度、能见度和CO浓度值均超过了火灾烟气危险因素临界值,不利于人员疏散。针对纵向控烟存在的问题,提出组合式通风排烟的烟控方案,通过数值模拟计算分析可以得出:排烟口间距越小,火灾烟气控制效果越好;改变火源横向位置对火灾烟气蔓延几乎没有影响;排烟口短边(工况C组、D组)沿隧道纵向布置优于排烟口长边(工况A组)沿隧道纵向布置,工况D3排烟效果最佳。本文的理论分析和烟控优化方案可以对现行长距离隧道火灾风险控制起到很好的理论指导作用。图[56]表[14]参[78]
其他文献
随着数据的大量积累及计算机处理信息能力的进步,机器学习技术得到了快速蓬勃的发展。然而,由于机器学习模型高度依赖训练数据以及在不同数据上预测行为的差异性,攻击者可以在一定的条件下对模型发起各种攻击,这给机器学习模型带来了严重的隐私泄露风险。本文研究一种从模型训练集中推断用户信息的攻击方法--成员推断攻击。现有的成员推断攻击通常假设攻击者拥有强大的背景知识和可用资源,但是在实际的场景中,攻击者的背景知
煤炭是我国能源结构重要的组成部分,具有重要的地位,为保证煤矿安全、高效生产,防灭火工作尤为重要。本论文首先对传统水玻璃凝胶泡沫进行改性研制出了高保水性、成膜性好的凝胶泡沫材料;其次为了解决了单纯凝胶泡沫灭火时高温下凝胶泡沫破裂、水分蒸发导致灭火效果降低的问题,将凝胶泡沫技术与膨胀阻燃技术有机结合,研发出具有可膨胀功能的凝胶泡沫,并对灭火性能进行了研究。本文主要研究内容如下:纯水玻璃(WG)凝胶泡沫
土压平衡顶管机是一种地下顶管工程的设备,其具有扰动周围土体小、无噪音施工、环境污染小、施工过程可控、对地面沉降影响小等优点。由于顶管机机头工作环境恶劣,结构复杂,且切割顶进阻力又大,所以顶管机机头的设计尤为重要,本文对土压平衡顶管机机头进行结构设计及优化。确定土压平衡顶管机机头的结构方案,计算机头的顶力、刀盘的转矩、转速,并根据这些参数选取刀盘的驱动电机。通过计算电机与刀盘的转速,得出土压平衡顶管
城市地下综合管廊是国家重点建设项目之一,目前已在各大城市陆续开展建设,在为大型城市解决了道路反复开挖、土地利用率低和路面塌陷等问题的同时也带来了一定的火灾安全隐患。目前常见的综合管廊设有综合舱、电力舱和雨水舱等舱室,据统计电力舱发生火灾的事故次数最多,电缆火灾火势蔓延快、扑灭难度大给消防安全工作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细水雾灭火系统作为新型的灭火手段,在综合管廊电力舱火灾中的应用得到了有关学者专家的广泛
无线网络(Wireless Fidelity,WiFi)与行人航位推算(Dead reckoning for pedestrians,PDR)技术融合是一种较为新颖的室内定位方法。该方法较于其他方法具有普遍性强、操作简单、成本低的特点,可实现快速反应、精确定位的实际功能,在室内定位方面具有很大的潜力和研究价值。本文针对基于WiFi与PDR技术的室内指纹定位算法中的离线阶段指纹库构建复杂、消耗时间较
随着我国人口老龄化进程的加快,老年人和下肢运动有障碍的患者越来越多。由于患者下肢难以支撑身体重量,因此需要进行减重步行康复训练,以帮助患者改善步态,恢复基本步行能力。同时,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对下肢康复训练设备的需求也逐渐增加。针对我国在康复医疗设备上起步较晚、智能化程度不高,在很大程度上难以满足人们的需求这一问题,本文面向老年人、下肢运动功能障碍患者等设计了一款智能康复训练减
随着我国能源结构改革,水电、风电、光伏等新型电力能源在加速并网,但是这些新型能源受气候、光照等不定因素影响较大,会对新型电力系统网络造成并网波动与冲击,这使得抽水蓄能电站将承担更多的调峰调频任务。目前国内抽蓄产业起步较晚,对于抽蓄机组故障诊断研究尚有不足,由于抽蓄电站运行工况多变,且故障成因复杂,如何保障抽水蓄能电站安全稳定运行,是本文致力于解决的核心问题。本文基于机器学习理论,针对抽水蓄能机组故
煤尘作为井下开采过程中不可避免的环境因素,是威胁矿工生命安全和造成经济损失的主要灾害之一。目前矿井中用于降尘的喷雾除尘等方法存在着耗水多、降尘效率低下等缺点,而泡沫除尘这一技术则可以较好的弥补上述缺点。传统的除尘泡沫是通过发泡剂之间复配制备的,虽然现在也有学者开始研究聚合物与发泡剂的复配体系,但是很少讨论此类复配体系对于除尘方面的影响。因此,本文通过理论分析与实验分析制备了一种基于低浓度聚合物的抑
随着可持续发展目标的提出,传统的高污染能源产出越来越跟不上21世纪社会发展的步伐,以太阳能光伏发电为首的新兴绿色可再生能源开始得到社会的认可。和部分发达国家相比,我国的光伏发电产业发展落后,管理经验缺乏,在实际的光伏发电项目建设中将面临各种风险。所以,迫切需求对国内一些光伏发电项目进行风险识别并对其进行光伏发电项目的风险评估。本文首先从国内外风险评估现状开始介绍,梳理了有关风险概念和光伏发电项目风
随着矿井开采技术的进步,应用110工法的的工作面越来越多,色连二矿12412工作面同样应用该工法的切顶成巷技术,该工法条件下的采空区情况较为复杂,因此切顶成巷下的采空区防火技术研究成为科研工作者的重点研究课题之一。本文以色连二矿12412工作面为研究对象,主要以理论分析、现场实测、数值模拟三种方法,进行切顶成巷下的防火研究。首先进行了煤自燃的燃烧步骤、煤自燃的影响因素以及采空区内多孔介质特性的理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