评价理论视阈下中英政治语篇的积极话语对比分析

来源 :宁波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kyxinqiann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本研究试图以评价理论为框架,以积极话语分析为理论依据,立足于评价理论的核心子系统--态度系统及其三类资源:情感(Affect)、判断(Judgment)、鉴赏(Appreciation),分别选取具有较强代表性的中英政治语篇--2015-2017年中国国务院发布的政府工作报告和美国总统向国会发布的美国国情咨文为语料,对其进行积极话语层面的对比分析,旨在探究态度类评价资源在两种政治语篇中的分布规律,从横向上比较两者在运用评价资源方面的倾向性、相似性和差异,以期揭示话语背后隐含的意识形态层面的差异性。本文通过定性分析,首先找出中国的政府工作报告和美国的国情咨文在评价资源使用上的特征和异同,再分别列举大量的例子具体阐释评价资源在实现政治语篇人际意义方面的作用。本研究通过对比分析和大量的例证得出以下结论:首先,评价资源中使用频率最高的是态度资源。美国国情咨文和中国政府工作报告中都体现了大量的态度资源,但相比于政府工作报告,国情咨文中态度资源使用比例更为明显。其次,在态度子系统的内部,政府工作报告语篇侧重于使用鉴赏资源,情感和判断资源所占比例较少,体现出政府在实施各项民生计划和改革措施的信心和决心;而美国国情咨文语篇使用了较多的判断资源,表明美国政府对国民构建共同价值观的重视以及与他国建立外交关系的迫切愿望。第三,在情感类资源内部,两组语篇都更多注重安全/非安全因素,尤其是积极性情感资源的使用。这体现了双方政府对维护国家安全的重视,有利于维护社会的和谐与稳定。最后,在鉴赏类资源内部,中国政府工作报告体现了较多的反应性评价,而美国国情咨文侧重于价值性评价,说明中国政府更加关注人民的幸福感和满意度,而美国政府倾向于突出政府的功绩和成就。本研究认为,中美政府类公文的措辞在一定程度上体现了两国政府不同的施政纲领和意识形态上的差异。因此,对两类政治语篇的积极话语对比分析,有利于挖掘政治语篇背后的积极信息,从而进一步扩展积极话语分析的语篇研究范围,为今后政治语篇的英汉互译提供有效的借鉴和参考。
其他文献
日光温室冬春茬嫁接黄瓜栽培是辽西地区效益较高、种植面积较大的一种栽培模式,而冬春茬黄瓜栽培要想获得高产,须采用嫁接育苗。靠接法嫁接苗是一种比较普遍的方法。 一、品种
黑木耳是我国主要食用菌之一,是我国名贵的土特产品和传统出口产品,产量和质量均占世界首位。人工栽培栽培黑木耳可有效地调整农业产业结构,促进农民增收,通过对黑木耳生长发
随着我国农业结构调整,蔬菜已发展成为第一大经济作物。现阶段蔬菜生产已进入从数量增长向质量提高转变。本文就如何采用综合的栽培技术生产无公害蔬菜,使生产出的蔬菜符合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