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翅槭生物学特性及繁殖研究

来源 :西南林学院 西南林业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niperxp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三翅槭(Acer trialatum L. L. Deng,K. Y. Wei et G. S. Fan,sp. nov.)为槭树科(Aceraceae L.)槭属(Acer L.)植物,因其果具有三翅而区别于槭属内其它植物。迄今为止,三翅槭仅在昆明市区东北部西南林学院教学区发现了唯一的一株。为了解该树种的特性和扩大其种群数量,本论文着重对其进行了形态学、生物学特性和生长节律的观测分析和组织培养、硬枝与嫩枝扦插及高空压条等繁殖技术的研究。 与槭属的其它树种相比,三翅槭有其自身的形态学与生物学特性。观测结果表明:三翅槭于3月中旬萌芽,而后抽枝展叶。一年抽枝两次,分别形成春梢和秋梢;枝条年均生长长度约20-30cm;叶生长期20d,成熟叶片大小约为4cm×7.5cm。三翅槭花杂性同株,花芽先叶芽一周萌动,开花盛期在4月初,但由于雄花和两性花花期不同,不能完成授粉与授精过程,因此有果无实。 三翅槭花器官结构较为特殊,两性花柱头多为3裂,子房多为3室。4月下旬落花后,子房膨大形成多为三翅的无籽果实,果实于11月初完成形态成熟。叶片于11月中旬变色、脱落。12月初树木开始进入休眠期。 三翅槭花粉为长球形,极面观为3裂圆形,花粉大小为21.2(19.8-22.7)μm×30.7(28.6-33.5)μm,具3沟,沟细长,外壁表面为条纹状纹饰,条纹或多或少交错排列,条纹间多具穿孔。 由于三翅槭有果无实,不能进行有性繁殖,本文对其开展了无性繁殖技术研究。三翅槭的组织培养试验结果表明:植物生长调节剂和基本培养基的选择对组培结果影响较大。在启动培养中,于5月中旬选用当年生嫩茎为外植体,消毒方法用(酒精10″+HgCl2 3′+HgCl2 4′),培养基配方选用MS+NAA0.5+6-BA2.5时可诱导出愈伤组织,其诱导率为84.6%:培养基配方为MS+NAA0.2+6-BA2.5时,可诱导出芽,诱导率为14.3%。但在继代培养中,腋芽因褐化严重而相继死亡,而愈伤组织经多种配方仍未能分化出丛芽:选用MS+NAA0.5+6-BA0.2的培养基配方,可分化出根。 三翅槭的扦插试验表明:三翅槭插条成活率较低,生根比较困难。其中扦插时间的选择较为关键,其次是处理方法和扦插基质对插条生根率的影响较大。结果表明:三翅槭的扦插宜在8月中旬进行,选用当年生半木质化茎段为插条,处理方法用(NAA+IBA)50ppm或ABT1号250ppm,处理时间为2小时,基质选用透气性较好的火山土或腐殖土与蛭石的混合基质,其生根率较高,可达46.7%。 本文对三翅槭的高空压条试验着重研究了环剥及刻伤对高空压条生根率的影响。
其他文献
近年来移动通信发展迅猛,其中集群移动通信作为一种有着特殊应用的通信系统,也得到了人们的密切关注,已经在我国公安、铁路、水利等一系列部门得到了广泛应用。现今在我国主要有
非生物胁迫如干旱、低温一直都是对植物影响较大的自然灾害。黄瓜作为我国主要栽培蔬菜之一,具有叶片大、根系浅等特点,需水量大且对水分反应特别敏感。干旱是夏、秋季节黄瓜
本文通过对荣华二采区10
期刊
传统视频编码标准虽然能够使其编码视频质量在某个给定码率里达到最优,但是不能有效解决网络带宽变化所带来的问题。在发生传输数据丢失的时候,单层视频编码方式便不能够保证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