苗医弩药针技术操作规范研究

来源 :贵州中医药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zhuywei0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
  对苗医弩药针疗法的适宜疾病、弩药组方、操作工具、操作方法、操作流程、治疗周期、注意事项、禁忌症等内容进行规范化研究,制定出规范化操作方案,并通过临床验证苗医弩药针疗法操作规范的有效性、可行性。
  方法:
  1.问卷设计:通过文献调研,整理有关文献中对苗医弩药针疗法操作细节的描述,筛选出苗医弩药针疗法优势病种,并以此病种为研究对象对苗医弩药针的技术操作规范涉及各要素进行整理后设计调查问卷。
  2.实地调研:对贵州省黔东南、黔南地区的苗族医师进行实地问卷调查,共计发放问卷80份,回收有效问卷67份。
  3.规范制度及专家论证:对回收问卷运用统计软件spss22.0对问卷涉及各项内容进行统计分析,将问卷各要素纳入研究,整理出苗医弩药针疗法的临床适宜疾病范围和规范化的操作文本初稿;并召开专家论证会对该文本可行性进行讨论,确定苗医弩药针操作规范文本二稿。
  4.临床验证:对于符合纳入标准的75例膝骨性关节炎患者,按照苗医弩药针疗法操作规范文本第二稿的具体操作,使用皮肤滚针进行治疗。隔日治疗一次,10次为一个疗程,两次疗程期间间隔5天,共治疗2个疗程,疗程结束后20天(±1天)进行随访,其中基线期2天;分别于治疗前、治疗后及随访期3个访视时间点对WOMAC评分膝性骨关节炎治疗效果进行疗效评价。
  结果:
  制定苗医弩药针疗法操作规范化文本,并就其治疗膝骨性关节炎提出临床推荐方案。
  结论:
  经研究形成的《苗医弩药针技术操作规范》,通过75例膝骨性关节炎患者的临床验证,疗效可靠、具有可操作性。
其他文献
理论背景:多囊卵巢综合征(PCOS)是以稀发排卵或无排卵、高雄激素或胰岛素抵抗、多囊卵巢为特征的内分泌紊乱的症候群,发病率约5%-10%,是引起不孕最常见的病因。其病因在多年的研究下仍不明确,关于病机的研究虽然还不清楚,但目前发现其最主要的是胰岛素抵抗,而肥胖患者胰岛素抵抗严重程度更高。目前现代医学没有针对PCOS的特异性药物,多从胰岛素抵抗和促排卵等方面着手,但是这类药物不良反应明显,而且手术也
第一部分:妇科寒凝血瘀证模型大鼠卵巢和子宫的功能及加减温经汤的影响  研究目的和意义:通过观察妇科寒凝血瘀证模型大鼠卵巢、子宫组织形态和生理功能的变化,探讨模型大鼠卵巢和子宫的功能及温经汤干预作用。  研究方法:用冰水浴法建立妇科寒凝血瘀证大鼠模型,大鼠分为空白组、模型组、BQ123组、温经汤组;观察各大鼠一般状态并症状积分,记录动情周期,检测血清中生殖激素T、E2、P水平,体温、体重,卵巢指数和
目的:  本研究在全国名老中医路绍祖教授治疗癃闭的经验指导下,通过观察针刺结合耳压治疗产后尿潴留(PUR,Postpartum urinary retention)的临床疗效,为临床治疗产后尿潴留选择不同于导尿术的治疗方法提供参考。  方法:  将符合诊断标准及纳入标准的60例产后尿潴留患者按照1∶1随机数字法分为试验组30例(予针刺结合耳压,留针30min,耳穴留置24h)与对照组30例(予留置
目的:观察电针与温针灸对膀胱过度活动症的近期疗效和中期疗效,评价其安全性,初步比较两种治疗方法的差异。  方法:采用前瞻性随机对照试验设计。将符合纳入标准的60例患者,按1∶1比例随机分配至电针组和温针组,每组各30例,分别予电针治疗、温针灸治疗,两组选穴均为双侧次髎、中髎、会阳。研究周期共25周,基线评价1周,治疗期12周,随访期12周。治疗期间,两组均为每次留针30分钟,每周3次,共36次。随
目的:观察葛根退赤汤内服联合雷珠单抗注射液玻璃体腔注射治疗湿性年龄相关性黄斑变性(AMD)气阴两虚夹痰湿证的临床疗效。  方法:选取贵州中医药大学第二附属医院眼科住院部确诊为湿性AMD气阴两虚夹痰湿证的患者60例(96眼)。随机分为治疗组与对照组,每组各30例,治疗组治疗过程中脱落3例,共27例(48眼),对照组治疗过程中脱落2例,共28例(41眼)。治疗组予葛根退赤汤配方颗粒剂内服4周,同时予雷
目的:  通过观察对比不同加压拔伸时间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临床疗效,以期为临床上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选择最为有效的加压拔伸治疗时间。  方法:  将符合纳入标准的90例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使用SPSS22.0软件按1∶1∶1的比例随机分至试验组1、试验组2和对照组。其中,试验组1(加压拔伸时间20分钟)为30例,试验组2(加压拔伸时间30分钟)为30例,对照组(不加压拔伸时间30分钟)为30例。三组
目的:本研究采用拔伸加压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Lumbar Disc Herniation),通过对不同力量拔伸加压治疗LDH的临床疗效分析,综合比较患者在VAS评分、JOA评分及腰椎活动度改善情况,为临床拔伸定量加压治疗LDH提供客观依据,也为治疗LDH研究提供的新的思路及方法。  方法:将符合本试验的90例患者,按照随机对照原则分为3组,每组各30例。分别为试验组1、试验组2、对照组,三组均采用
目的:  通过观察针刺及按摩对脾虚湿滞型面部肥胖的近期及远期疗效,比较两种外治法对脾虚湿滞型面部肥胖的作用。  方法:  选取“脾虚湿滞型面部肥胖”女性求美者60例,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成针刺组及按摩组,各30例。针刺组采用针刺足阳明经相关穴位,按摩组采用面部按摩为主的方法,共治疗3个疗程。比较近期疗效,观察两组治疗前、后主要指标(面部A、B、C三条曲线长度、三线总和)及次要指标(面指数);比较远期
目的:  观察脾胃经结合带脉经穴位埋线治疗腹型肥胖临床疗效。  方法:  本研究选取符合纳入标准的60例腹型肥胖患者,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60例患者分为脾胃经结合带脉组(试验组)和脾胃经组(对照组),每组各30例,试验组取穴(双天枢、双足三里、双三阴交、双丰隆、双大横、双阴陵泉、双滑肉门、双水道、双章门、双带脉穴、双五枢、双维道);对照组取穴(双天枢、双足三里、双三阴交、双丰隆、双大横、双阴陵泉、双
学位
目的:  通过观察倒马针法针刺董氏奇穴治疗肩周炎的临床疗效,客观评价其治疗效果,为临床中运用针刺治疗肩周炎提供新思路和方法。  方法:  将符合纳入标准的60例肩周炎患者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30例,其中治疗组采用倒马针法针刺董氏奇穴治疗肩周炎,取穴:患肩对侧肾关穴、人皇穴、足千金穴、足五金穴;对照组采用传统针刺治疗肩周炎,取穴:患侧肩髃、肩髎、肩前、肩贞、阿是穴、曲池、阳陵泉,两组
学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