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马尾松(Pinus massoniana)和红锥(Castanopsis hystrix)分别是广西重要的乡土树种或珍贵树种,都具有适应性较广、生长速度快、木材材质优良等优点,发展前景广阔。本研究通过设置不同混交比例模式[马尾松、红锥分别按照9∶1(A)、8∶2(B)、7∶3(C)、6∶4(D)、马尾松纯林(E)和红锥纯林(F),采用标准地定位调查与生物量实测方法,对不同混交比例马尾松-红锥混交林生长特性进行连续8年的定位监测,同时测定8年生各混交林的生物量和生产力,探讨不同混交比例对马尾松、红锥林木生长和生物生产力的影响,以期为马尾松-红锥混交林混交模式的选择提供科学依据。主要研究结果如下:(1)随着林分年龄的增加,各混交模式中马尾松和红锥的树高、胸径和单株材积随之增大,混交林和纯林的生长效果差异逐渐明显。8年生4种模式混交林(A、B、C、D)生长效果均好于纯林,其中以A模式马尾松生长效果最好,混交林中马尾松平均胸径、树高和单株材积量分别比马尾松纯林(E)提高5.80%、8.33%和23.31%;B模式红锥生长效果最好,混交林混红锥平均胸径、树高和单株材积量分别比红锥纯林(F模式)提高8.57%、18.18%和49.16%。(2)造林8年后,不同混交比例对林木平均木单株生物量存在差异,其中以A模式马尾松单株生物量最大,达到56.26 kg/株,比马尾松纯林(E模式)(48.54 kg/株)提高15.90%;B模式红锥单株生物量最大,到达44.79kg/株,比红锥纯林(F模式)(35.76kg/株)提高25.25%。(3)不同混交比例马尾松-红锥混交林林分生物量存在差异,其中以A模式最大,为83.18 t/hm~2,其次是B、C、E和D模式,分别为80.91、79.91、77.67和74.57 t/hm~2,最小是F模式,为56.86 t/hm~2。(4)8年生不同混交比例马尾松-红锥混交林乔木层净生产力存在差异,其由大到小排列次序为A(10.40 t/(hm~2·a))、B(10.11 t/(hm~2·a))、C(9.99 t/(hm~2·a))、E(9.71 t/(hm~2·a))、D(9.32 t/(hm~2·a))、F(7.11 t/(hm~2·a))。各混交模式马尾松-红锥各器官净生产力大小均为干材>树枝>树根>树皮>树叶。综上所述,马尾松和红锥混交促进两个树种的生长发育,提高林木生长速度和林分生物生产力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