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城市产业结构是决定城市经济功能和城市性质的内在因素。产业结构的变迁和由此引起的人口由农业类型向工业类型的转化,是城市化进程的主要特征,也是城市用地结构演变的主要原因和促进城市发展的真正动力,而城市用地结构的演变又是城市产业结构调整的物质基础,二者互相促进。从一定意义上讲,一定城市产业结构必须通过相应的城市用地结构得到映射,揭示其间的内在规律,把城市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和土地资源合理配置纳入国民经济发展计划体系,视其为产业结构调整的重要依据和宏观经济调控手段,从而为完成国民经济发展计划和各部门的发展计划提供土地保障。因此,探索产业结构和城市用地结构之间的变化规律,对于当前土地参与宏观经济调控,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本文以城市土地利用结构和产业结构相互关系为切入点,选择具有代表性的成都市为研究区域,收集了有关成都市1990-2006年的城市土地利用和产业结构的时间序列数据,借助于相关的理论和计量经济方法分析成都产业结构和城市土地利用结构的变化规律及其探讨了两者之间的相互关系,在此基础上提出有关优化成都市城市土地利用结构和产业结构的政策和建议。研究的主要结论:(1)产业结构和城市土地利用结构的动态分析。①成都市产业结构的动态变化反映了成都市的第三产业比例的增长幅度要大于第二产业比例的增长幅度,说明产业结构由“二、三”产业的主导模式向“三、二”转变。②从横向的角度分析成都市城市土地利用结构,发现它与发达国家的城市土地利用结构存在一定相比,有不合理之处,有必要加大城市土地利用结构的调整。③从纵向的角度,1990—2006年9大城市土地利用类型都存在不同方向的变化,不同程度的变化,有的比例基本保持不变,有的出现增长的趋势,有的则是下降。(2)产业结构与城市土地利用结构的变化率分析。采用结构变化率系数计算及分析两者的结构变化率,发现成都市城市用地结构变化速度较快,产业结构变化速度较慢,说明产业结构变化具有滞后性的性质;利用计量经济学中的格兰杰因果关系检验两者之间的关系,发现不同的滞后期,有不同的因果关系,即两个结构变化率的相互作用关系也不同。(3)产业产值与城市土地利用结构之间关系分析。①由于把工业产业从城市中心区迁移出去,为商业、服务业等对区位条件要求高同时也能支付高昂地租的产业腾出发展空间,逐渐降低城市用地中工业、仓储等用地比例,提高商业、金融等第三产业用地比例,这样导致城市土地利用结构变得越来越复杂,城市土地利用系统的熵值、均衡度、优势度发生着变化;②第三产业、第二产业的产值变化分别与城市土地利用结构熵值的变化是呈现负、正相关关系,且第三产业产值的变化对城市土地利用结构熵值变化作用程度要大于第二产业产值的作用程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