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近年来,随着昆明市的社会经济迅猛发展,城市整体功能向国际性城市的提升,获得了越来越多的国际社会的认同,昆明市的发展目标定位为区域性国际城市。但随之而来的是私家车保有量的持续增加,主城区交通需求的急剧增加,导致了昆明市主城区交通问题急剧恶化,交通拥堵问题严重,交通压力空前。为应对城市发展的交通压力,昆明市相关部门逐年加大交通基础设施投资力度,开展了大量的基础设施建设和改建工程,虽在一定程度上缓解了城市交通拥堵问题,但由于主城区路网结构不合理以及交通需求总量大、增长迅猛,机动车总量和出行量的增长速度远远超过昆明市新建、扩建、修建道路及相应交通基础设施的增长,况且单靠简单的增加基础交通设施建设并不能从根本上解决城市交通的拥堵问题。因此,针对昆明市现有的城市路网状况,结合城市未来发展规划的需求,运用现代的城市交通组织优化、交通管制、控制等措施,从时间和空间两个层面上对交通流进行合理的组织优化,以达到减少甚至消除城市交通拥堵,减轻城市交通压力的目的。本文正是针对昆明市主城区现有道路交通状况,在不增加基础交通设施建设的基础上,通过分析主城区交通OD需求、出行特性、现有路网构成、道路特点等,研究适合昆明市主城区的交通控制方法。本文的研究主要依托《昆明主城区道路交通组织与控制一体化理论与方法研究及示范应用》,《基于多源交通信息的昆明主城区交通诱导理论方法和实施技术研究》,论文总共包括六部分,主要内容和成果如下:(1)绪论。首先介绍了昆明市主城区交通状况及城市道路网特点,由此引出昆明市主城区交通控制关键技术研究的主要目的和重要意义。结合昆明市主城区交通特性,利用交通控制等技术开发适合昆明市的交通控制技术,提出了本文研究的思路、研究框架和章节安排。(2)昆明市主城区干线交通协调控制技术。针对昆明市主城区干线交通的特点,首先介绍了城市干线协调相关理论,在此基础上详细分析了干线绿波协调交叉口控制范围划分方法。然后建立了一种基于模糊递阶理论的单向绿波协调控制模型,从周期时长、相位差以及绿信比三个方面做了优化研究。接下来分析了干线双向绿波协调的控制目标,从交叉口延误出发,建立了一种双向绿波协调控制模型。最后研究了基于层次分析法的干线协调控制影响评价方法。(3)昆明市主城区公交信号优先控制技术。本章提出优先发展公交的城市交通出行方式,以公交信息采集与处理方法为基础,分别给出了保障普通公交和大容量公交(BRT)优先通行权的各项控制措施。普通公交优先通行权的控制策略从空间和时间两个方面展开,并提出了一种用于边界交叉口中固定配时条件下疏散公交优先感应的信号控制策略,最后给出按公交到达时刻以及对路口交通流扰动程度的不同而制定的相应的感应控制策略,并给出公交感应信号的触发阈值(TV1、TV2、TK)。在BRT的优先通行权的实现控制策略中,空间上从转向交通处理、交通流限制、进口道设置、线路组织方面进行优化;时间上从被动优先控制、主动优先控制以及实时优先控制三个方面介绍各公交通行权的实现措施。(4)昆明市主城区高架快速路交通与地面交通协同联动控制技术。以昆明市主城区高架快速路的交通管理与控制现状为背景,以昆明市主城区快速路出入口匝道及关联交叉口的现场调查、检测器数据为基础,对昆明市主城区快速路的交通流宏观特性、微观特性以及交汇地段的交通流特性进行研究,并从整体路网的角度出发,研究基于ALINEA模型和LWR模型的高架快速路匝道及关联交叉口的协同管理与控制策略及模型,研究了可变车道等技术,最后以昆明市主城区石闸立交桥周边快速路系统为背景进行外场测试及应用,实际运行结果表明:所研究的高架快速路交通与地面交通协同控制技术具有良好的实际意义与应用价值。(5)交通信号控制与可变信息板路径诱导的协同优化技术。综合分析可变信息板的信息构成、信息来源、信息发布原则及信息更新间隔,深入的了解的可变信息板的路网交通流的影响机理及作用机制。在此基础上,考虑到控制策略对驾驶员的路径选择行为存在影响,通过增加交通控制策略变量,把交通控制策略对路径选择的影响考虑进来,提出了考虑诱导一致性的交通信号控制与VMS路径诱导的协同优化模型,并采用微观交通仿真工具Paramics进行了仿真模拟与分析。(6)总结与展望。该部分对本文的研究工作及取得的成果进行了全面的总结,并指出了本文现有研究的不足,对下一步研究工作进行了展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