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研究区位于中条山元古代岛弧带的西南部,南接汾渭裂谷带。区内出露的地层以前寒武纪地层为主,本次研究主要涉及下元古界中条群和担山石群。中条群岩性主要为云母片岩和大理岩,其中篦子沟组为胡-篦型铜矿床含矿层位,局部有金、银、铅、锌矿化,局部形成矿床;担山石群主要由砾岩和石英岩组成。区内历经了悠久的地质历史,多期次的构造运动和强烈的岩浆活动。区域重力、航磁及地球化学资料显示中条山中南段有良好的找矿前景。论文在分析区域成矿规律和成矿系列的基础上,选择了中条山中南部柳木桌-瓦渣沟地区、七峪-柳仙洞地区及刘家岔-锥子山地区三个重点研究区进行了岩石地球化学研究。研究表明:Cu元素最大值893.8×10-6,平均29.18×10-6,标准离差12.26,变异系数0.42,主要高值区有2处。Au元素最大值135×10-9,平均1.26×10-9,标准离差0.60,变异系数0.48,有柳木桌、瓦渣沟、贺峪沟、峪口等多个浓集中心。Ag元素最大值5×10-6,平均0.07×10-6,标准离差0.03,变异系数0.428,主要高值区有3处。通过成矿作用、成矿模式及找矿标志的研究,结合地质条件、地球物理、地球化学和遥感等特征,利用类比分析的方法,本文共圈出了柳木桌-贺峪沟、老君庙-锥子山、七峪-柳仙洞3个找矿靶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