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本文以现代汉字正文字体设计规范为研究对象,在研究中以古典书法理论为溯源根基,以二十世纪六十年代上海印刷技术研究所字体研究室的相关研究成果为具体分析资源,结合当代的设计实践,梳理、总结了目前混杂不清的多种规范,寻找诸多规范之间的联系纽带,最终从“黑白空间”的角度切入,将之整理、辨析,并追溯渊源、分析现状,提炼形成三大块面下七个相生相济的规范,分别是“间架合理、布白匀称、大小一致、重心对齐、墨色均匀、笔形统一、中宫适宜”,形成一套紧密联结的系统结构。论文首先强调了现代汉字正文字体设计规范研究的方法应当是返回中国叙事本身,并界定了“汉字字体设计”与“中文字体设计”、“正文字体”与“印刷字体”、“字体设计规范”与“文字规范”之间的概念分野,明确了本文的研究对象。第二章对现代汉字正文字体设计规范初步形成于二十世纪六十年代上海的缘由进行概述,并总述了该规范的结构框架。第三章则阐述了本文试图建构的字体设计规范观察视角——“黑白空间”同构原理,强调汉字字体设计是“空间”的艺术,其审美判断的标准是“中和之道”。第四章从空间平衡感建立的角度观察单字的结体,认为“黑白空间”的平衡保证了单字结构的清晰和稳定,而“字黑空间”与“字白空间”的平衡来自于两个相生相济的规范——间架合理和布白匀称,对这两个规范的概念、内容、调整方法以及与其他规范的联系进行了详细的分析。第五章论述了实现文字群流畅阅读的字体规范,包括字体大小的视觉一致、重心的对齐、墨色的均匀,对这三个规范进行了概念辨析、意义探寻以及调整方法的探索。第六章对影响字体风格的笔形塑造和中宫调整进行了分析。汉字正文字体设计大致可分为三个时期:以雕版字体为主的时期、以铅活字字体为主的时期和以电脑数字字体为主的时期。雕版时期的正文字体直接来自于书法,铅活字又从雕版继承,而数字字体来自铅活字的延续。任何一个时期的设计都生发于前一个时期的积累,并有着自身的变化。本文正是在连接书法、雕版的基础上,以铅活字时代的探索为主体,为电脑时代的字体设计建立成熟而又系统的规范体系,使得电脑时代也有了自己的规范,并比之前两个时代更为系统。文章完成了三项任务:一是收集散乱在行业内的规范,并对各个概念进行来源、作用的考察,去伪存真,知其所以然;二是理清各个规范的具体运行方法;三是理清规范之间的相互关系,找到起支撑作用的规范,和以此为核心运转、联结的其他规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