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1502年由伊斯玛仪创建的以什叶派十二伊玛目派为主要宗教的萨法维王朝,在阿拔斯一世统治时期达到顶峰。此后,历经中间几位统治者的过渡,到了末位国王苏尔坦·侯赛因统治时期,萨法维王朝在外敌入侵、内部腐化的内外交困中,被马赫穆德领导的阿富汗人部落终结。本文以1722年马赫穆德率领阿富汗人进攻伊斯法罕,苏尔坦·侯赛因国王让位,阿富汗人开始统治,以及1729年萨法维王朝后裔塔赫玛斯普二世在纳迪尔·沙的帮助下,重返伊斯法罕,夺回伊朗统治权为两个时间节点,对马赫穆德和阿什拉夫两位阿富汗统治者在伊朗为期7年的统治进行分析比较研究。本文第一章,从内忧加剧、外交危机两个方面入手,对阿富汗人入侵前伊朗政治环境的恶化、经济实力的凋敝、宗教狂热、军备废弛、外交困境等危机进行分析。正是萨法维王朝层出不穷的内部问题,以及统治者的软弱无能、消极对抗,给了萨法维王朝统治下的各阿富汗部落发动反抗萨法维王朝的斗争提供了机遇。同时,饱受萨法维王朝压迫的各阿富汗部落,在和平时期尚能勉强保持稳定。但在阿拔斯一世之后,尤其是末位国王苏尔坦·侯赛因统治下饱受摧残,宗教自由受到压制时,便开始投身于反抗萨法维王朝、争取地方独立的斗争。接着,本文就萨法维王朝统治下的部落问题以及各地方独立王朝的建立过程进行了叙述。最终,以吉尔扎伊部落为首的阿富汗人反抗萨法维王朝的独立斗争以及由此激起的其他阿富汗部落起义,演变成了阿富汗人夺取萨法维王朝统治权的斗争。1722年3月8日古尔纳巴德战争的胜利,10月23日苏尔坦·侯赛因国王让位,阿富汗人正式入主伊朗。1722-1725年,马赫穆德·霍塔克统治伊朗。马赫穆德统治初期,实施了一系列怀柔政策,试图抚平征服战争对伊朗造成的创伤,争取伊朗国内人民的支持。但是,刚刚建立的阿富汗人政权,面临着诸多考验。在伊朗四面是敌,进退维谷。在怀柔政策实施不力的情况下,马赫穆德又迅速改变策略,开始采用暴力镇压的方式维系统治。这样一来更加激化了与伊朗人民的矛盾,加速了马赫穆德统治的寿命。最终,马赫穆德在郁郁寡欢中因精神错乱而死去,马赫穆德对于建立一个富强独立国家的美好愿望宣告失败。1725-1729年,阿什拉夫统治伊朗。相较于马赫穆德的统治,阿什拉夫统治时期采用了更为温和的策略,政府面临的国内外环境有所改善。但是,在萨法维王朝灭亡之后就发展起来的塔赫玛斯普二世政权,吸收了萨法维王朝边缘地区支持者的力量,不断发展壮大,对阿什拉夫政权形成致命威胁。加上纳迪尔·沙这位得力助手的加入,最终成功击溃了阿什拉夫及其军队,将阿富汗人赶出伊朗,萨法维王朝后裔得以重返伊斯法罕。1729年达姆甘之战的失败,标志着阿富汗人在伊朗政权的彻底崩溃。但由纳迪尔·沙通过军事手段打造的塔赫玛斯普二世政权并不稳固,此后纳迪尔·沙迅速野心显露,直至废黜塔赫玛斯普二世,自己称王。1722-1729年阿富汗人在伊朗的七年统治,给伊朗带来了巨大灾难,阿富汗人的统治也遭到了伊朗人的强烈反抗。但与此同时,这一时期伊朗所遭受的苦难也为其后伊朗与其他地区的文明交流提供了契机。马赫穆德和阿什拉夫两位统治者在伊朗的统治虽然失败了,但其想要改善伊朗国内外状况的美好愿望不可抹杀,但由于国内外条件的限制最终走向失败。在伊朗历史上留下了“阿富汗人入寇”的说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