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城镇和农村是两个具有不同内涵的区域,二者在改革开放的进程中扮演的角色也不尽相同。在城市导向的政策引导下,城市的建设速度和投资规模远远高于农村,使得城市与农村之间的差距不断扩大,形成了非常突出的二元经济发展结构。随着改革的深入,这二者之间的协调问题成为了中国进一步发展的障碍,城乡融合日益受到重视。尤其对于西部边远少数民族地区来说,城乡协调发展不仅关系到民族地区的经济发展,也对政治稳定具有非常深远的意义。因此,如何妥善调整城乡关系,破除二元结构,推行民族地区城乡一体化,是我国现阶段所亟待解决的难题。本研究以内蒙古为研究区域范畴,以城乡经济一体化为研究主线,在西方城乡关系理论基础上,对国内外有关城乡一体化的研究进行梳理,合理归纳和总结城乡经济一体化的内涵及其外延,构建科学合理的城乡经济一体化指标体系并对指标做了多层次和系统的研究。在此基础上对内蒙古城乡经济一体化水平从整体层面的时间序列变动和各盟市的城乡经济一体化发展水平进行了实证分析。研究得出了以下结论:第一,内蒙古城乡经济一体化水平在2001-2013年期间呈现稳步上升趋势。表明内蒙古城乡经济二元结构正得到缓解,这一趋势也符合城乡经济社会发展的普遍规律。但同时也存在城乡经济一体化水平提升速度缓慢、整体水平不高等问题,其最主要的原因是民族地区城乡经济发展的特殊性、城乡交通网络不完善、缺乏有效改善城乡经济二元结构的财政支持等。在构成内蒙古城乡经济一体化的四个部分中,收支一体化水平、储蓄投资一体化水平、经济结构一体化水平的变化并不明显,而基础设施一体化水平有了很大的提高。第二,内蒙古各盟市的城乡经济一体化水平地域差异显著,整体呈由西向东逐渐降低,西部偏高、中东部较低的宏观空间格局和“呼包鄂”地区城乡经济一体化水平凸起的空间分异特征。在组成城乡经济一体化的四个部分中,城乡收支一体化、储蓄投资一体化、经济结构一体化水平地区差异较为明显,而基础设施一体化水平地区差异较小。通过以上的分析,认为应该从以下4个方面推进内蒙古城乡经济一体化发展水平:第一,结合实际,科学制定城乡经济一体化发展规划。第二,创新有利于城乡经济一体化的体制、机制。第三,改革传统工业化模式,优化经济结构,构建合理的产业体系。第四,以城市化的快速发展推动城乡经济一体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