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本文主要研究延边地区初中教师校本教研素养的问题。随着国家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启动和深化,校本教研成为解决教学问题和促进教师专业化发展的有效途径。校本教研顺利实施和开展的关键因素是教师校本教研素养。然而,目前针对于校本教研的研究大多集中于理论的研究以及浅层的实践研究,而对于教师校本教研素养的研究较为有限,少数民族地区更是处于空白。因此,开展关于教师校本教研素养的研究具有紧迫性和重要性。因此,本文主要运用建构主义学习理论、教师专业发展理论、成人教育学理论、群体动力理论、行动研究理论和校本教研理论等基本理论和相关理论,选取延边地区初中教师为研究对象,试图通过文献法、访谈调查法、问卷调查法等研究方法,主要研究内容为:(1)延边地区初中教师校本教研素养现状分析及特点;(2)延边地区初中教师校本教研素养的影响因素分析;(3)教师校本教研素养与其影响因素的相关分析;(4)促进和提高延边地区初中教师校本教研素养的对策研究。通过研究,得出以下结论:(1)延边地区初中教师校本教研素养总体水平偏低。城乡、朝汉校、性别、任教科目和职称均对教师校本教研素养构成不同程度的显著影响,在教龄方面呈现抛物线的趋势,中间高。(2)教师个体专业素质是教师校本教研素养形成的基础。广博的理论知识和实践知识有利于教师校本教研知识的掌握;自我效能感、个体专业能力、专业知识和专业发展意识从高到低对校本教研能力存在不同程度的影响;而教师专业发展意识与教师校本教研情意的联系最为密切,是教师参加校本教研的有效前提。(3)教师校本教研素养的形成需要学校因素的支持。培训、校本教研实践、组织系统、教师文化与教师校本教.研素养存在正相关。培训和校本教研实践对于教师校本教研知识的获得起到重要的作用。校本教研实践、教师文化和培训对校本教研能力影响较大,其中最突出的是校本教研实践;完善的组织系统和良好的教师文化是形成教师校本教研情意的保障。针对教师校本教研素养的存在的实际问题,本文从影响教师校本教研素养形成的教师个体专业素质与学校因素两方面为切入点,提出如下建议:(1)完善初中教师个体专业知识结构,提高教师校本教研知识水平;(2)优化校本教研形式、内容,培养教师校本教研能力;(3)建立合理的校本教研管理制度,充分调动教师参加校本教研的积极性;(4)构建教师共同体,塑造新型教师文化;(5)培养自我专业发展意识,提高教师自我效能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