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产业结构问题是当前中国经济结构的核心问题。深刻理解中国省域产业结构差异对于区域经济协调发展、产业结构升级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及现实意义。本文首先通过图刻画了中国省域产业结构的现状,指出我国三次产业结构存在的问题以及省域产业结构可能的影响因素。接着,总结和吸收近年来关于产业结构现状、经济发展与产业结构、金融发展与产业结构以及其他因素与产业结构等领域方面的文献。在把握产业结构研究前沿的基础上,简单介绍了产业结构理论,并从内部和外部两种角度论述产业结构变动的决定因素,进而分析了各影响因素的省域截面现状,以便为后面的实证模型做准备。实证部分通过构建空间计量经济模型,挖掘省域产业结构差异的真实表现和内在影响因素,得到一些有益的结论。第一,省域产业结构之间存在显著的空间正自相关性,即空间集聚效应。相似的产业结构形态地理位置临近,相异的产业结构形态地理位置不临近,但这种集聚效应不是完全绝对的,存在特殊情形。第二,省域产业结构的影响因素中,技术创新、私人消费需求、经济开放度和金融发展起着决定性作用(其中,经济开放度负向作用于省域产业结构差异),而政府干预、人力资源和资本投入水平对省域产业结构差异的影响不显著。第三,模型应用方面,模型空间自回归系列模型反映出比普通最小二乘线性回归模型更好的拟合效果,揭示了产业结构的空间效应。基于空间数据非平稳性假设的地理加权回归模型也比OLS回归更好地拟合了省域产业结构与影响因素之间的关系,反映出省域产业结构之间存在空间非平稳性(spatial nonstationarity)。最后,本文给出了相关的政策启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