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中国社区矫正经过了试点探索到全面推广的发展历程,已经成为实现宽严相济的刑事政策、惩罚与教育并重的刑罚目的和保障社会繁荣稳定、国家长治久安的重要法治制度和措施。在《中华人民共和国社区矫正法》即将实施的背景下,及时梳理社区矫正工作开展情况,分析存在问题并提出改进对策建议,对于推动社区矫正工作深入开展,提升矫正效果和维护社会安定具有重要意义。本文以泰安市泰山区为例,通过文献研究、实地调查、统计分析、实证研究等方法,分析泰山区社区矫正工作运行状况和存在问题,探讨社区矫正工作开展以来矫正对象的群体和时空特征及其成因,根据工作需求并结合土地利用特征制定社区矫正专门场所建设规划方案,提出社区矫正工作优化管理对策。主要研究结果如下:(1)明晰了泰山区社区矫正工作运行状况和存在问题。泰山区的社区矫正工作,是在政府主导下进行的,带有鲜明的行政色彩,在实践中取得了较好效果,但存在场所建设滞后、工作队伍短缺、工作模式固化、部门协同不畅、经费保障不足等问题,对社会力量的利用十分有限。受限于这些现状和问题,在当前体制内,只能将有限的资源重点倾向于满足日常监管要求,以追求稳定为主,弱化了社区矫正的社会化要求。(2)掌握了泰山区社区矫正对象的特征。通过对2012-2019年泰山区社区矫正对象的数据信息进行统计、分析和归纳,可以看出,泰山区的社区矫正对象具有明显的时空特征和群体特征,并表现出相对稳定的时空演变趋势。社区矫正对象在入矫数量上,以25.37%的年均增长率逐年增多,并将持续发展;在空间分布上呈现出向市中心聚集的态势;宣告缓刑是社区矫正对象的最主要来源,占比达91.6%;在年龄结构上以青壮年为主,18岁-60岁的人员占比97.77%;受教育程度普遍不高,初中及以下文化程度的矫正人员接近一半;在犯罪类型上,危险驾驶和暴力犯罪突出,44.29%的刑罚罪名与道路交通安全有关,29.99%的人员涉及暴力犯罪,且社区矫正对象的暴力犯罪呈现明显的低龄化、低学历化倾向。(3)制定了泰山社区矫正专门场所规划和选址方案。提出了社区矫正专门场所建设的规划原则,设计了专门场所的功能体系,结合泰山区社区矫正对象的突出特征和工作现状,根据社区矫正场所选址需求和泰山区土地利用的空间特征,建议在东岳大街与温泉路交汇处利用老旧小区改造及行政办公或社会福利用地提升节余土地建设泰山区社区矫正中心,设置心理辅导区、暴力犯罪矫治区、交通安全教育区、再就业服务区等功能分区,并提出了专门场所的运行模式建议。(4)提出了泰山区社区矫正优化管理对策。针对泰山区社区矫正对象的典型特征,结合当前泰山区社区矫正工作现状和突出问题,提出了完善社区矫正专门场所、打造社区矫正工作合力、优化社区矫正工作模式、加强社区矫正部门联动和保障社区矫正经费投入等对策建议。本文研究了泰山区社区矫正工作运行状况、社区矫正对象的群体和时空特征,提出了社区矫正专门场所规划建设方案和社区矫正优化管理对策,研究结果可为泰山区和类似地区改进社区矫正工作措施和条件、提升工作效果提供借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