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域文化与太行山水画研究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zzx_520360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地域环境是人类生存和发展的基础,人类之所以会拥有不同的生活方式,是因为他们所处的地域环境不同,这就使得长期生活在不同的地域环境中的人们形成不同的地域文化。太行山位于中原大地上,承载着中原人民的文化特色,形成了特有的太行地域文化特征。在中国山水画创作中,地域文化是非常重要的影响因素,不同的地域文化使得山水作品也呈现出不同的风格面貌。这种地域性的差异不仅影响山水画的创作,而且为画家提供了丰富的创作题材。画家的艺术风格是长期在地域文化的影响下形成的,这种形成过程是画家不断深入了解自然环境的过程,是一个复杂的过程。在现有的研究中主要侧重于对一些山水画家的生平、绘画历程、技艺的高超与否、绘画作品的介绍和评价,而从地域环境出发去探讨山水画风格面貌的角度却不多。如果能从地域性、地域文化角度出发探讨山水画的艺术风格,这将丰富山水画的艺术表现力量。中国具有悠久的历史和灿烂的文化,在长期的发展过程中,不同的区域所受到的自然、历史等因素的影响和制约的程度也不同,这就使不同区域形成了各具特色的文化形态,而这种文化形态在《中国地域文化》一书中称之为地域文化。太行山位于中原大地上,经过长期的发展,形成了独具特色的太行地域文化。太行山绵延千里,雄奇峥嵘,高峻险要,俯仰千载,万古悠悠,像一条巨龙一样盘踞在中原大地上,阅尽沧海桑田,横亘河南、山西、河北三省,充溢中华儿女的阳刚之气。精卫填海、后羿射日、女娲补天、愚公移山等都是诞生在这里的,也是“三祖圣地”、“合符文化”发源之地。由于太行山山势险峻,历史上的著名战争就发生在这里,如1937年开始的抗日战争、著名的平型关大捷、百团大战等。太行山不仅有景色迷人的大山,有大山一般精神的朴实人民,更造就出了一批太行山水画家,他们用笔用墨画出了一幅幅动人心魄的太行山水画,这些画不仅单单是描绘雄伟壮观的太行山,更重要的是更深层次的透过一幅幅画作所反映出来的更深层次的内涵与精神。笔者根据对太行山的长期写生和创作认识到,地域文化在太行山水画中的重要作用。艺术应该立足本土,创作出具有地域特色的山水作品,而不能一味的照搬和描摹,只有这样才能创造出属于自己的具有地域文化特色的山水作品。作为山水画家,必须要走进大山,只有走进大山才能对所在的地域文化有所了解,才能贴近生活、贴近气象万千的大自然。更有助于画家把握该地的地域文化特征,从而使得画家创作出具有深刻地域文化内涵的作品。本文研究的重点是太行山的地域文化对太行山水画的创作、形象塑造的影响,以及太行山水画在地域文化影响下的自然精神与人文内涵这三方面研究太行地域文化对太行山水画形成的影响,通过对具体的太行山水画家的作品及其风格的研究,从而使我们更深刻的了解太行山地域文化的特征和内涵,对太行山的地域文化及其太行山水画有更深入的认识,把握地域文化在太行山水画创作当中的重要作用和重要地位。
其他文献
本论文系统研究了羧基化二氧化硅纳米粒的制备过程及其在固定化木瓜蛋白酶(EC:3.4.22.2,木瓜酶)及辅酶NAD+方面的应用。首先采用两步化学改性(烷基化、羧基化)制备了活性二氧
很多语言中都有联合式的句法结构,然而,并不是所有的语言都有联合式复合词,汉语中的联合构词可以说是极具特色的。作为合成式复合词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联合式复合词受到了很多
经编针织物具有多种结构的变化,所以它在复合材料的性能设计上具有较大的优越性。用于增强复合材料的经编针织结构以双轴向、多轴向织物最为常见,有关高模量纱线编织成圈的经
以河南省焦作市为例,基于问卷调查法和综合分析法分析了不同土地承包权调整模式下(3—5年、5—10年、10—20年、30年和长久不变)农户的投入意愿和选择取向。研究结果表明:(1)研究
分析了我国石油企业在HSE管理体系的策划、建立、运行以及持续改进等方面存在的问题,并结合实践经验着重从体系的宣传培训、责任落实、文件编制、危害及环境因素识别、执行力
周密,字公瑾,号草窗,宋末明初人,(1232-1298)。《齐东野语》是周密的一部史料笔记。《齐东野语》的书名源自《孟子·万章上》中的一句话:“此非君子之言,齐东野人之语也。”齐
分析服务型政府视角下体育管理体制的基本特征,结合当前体育管理体制改革实践,提出针对性的改革建议。研究认为,服务型政府目标下体育管理体制改革应当以"以人为本"作为体育事
本文以黑龙江八一农垦大学为例,探讨了大学英语教学中存在的问题以及解决这些问题的方法和见解,提出了改进大学英语教学模式,培养学生交际能力的必要性,希望能够对提高大学英
在家庭伦理关系中,婆媳关系是相对复杂,比较微妙的关系。特别是作为在我国计划生育政策下成长起来的70末80后90后陆续步入了婚姻殿堂,也组成了新时期的农村婆媳关系。婆婆大多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