冯契“两化”哲学命题探析

来源 :广西师范学院 | 被引量 : 2次 | 上传用户:hymzID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冯契先生是中国20世纪中最有影响力的马克思主义哲学家之一,毕生致力于哲学研究,涉及中国哲学史、认识论、价值论、伦理学、美学、逻辑学等各个领域。冯先生在吸取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国哲学、西方哲学等相关思想的基础上,提出了一个著名的哲学命题:“化理论为方法,化理论为德性”,创造了哲学研究的新境界。冯先生提出这个哲学命题的主要目的就是为了勉励自己和大家,贯彻理论联系实际的原则,进一步发展马克思主义哲学,为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冯先生指出:“化理论为方法,化理论为德性”中的理论就是一种马克思主义哲学理论。他将这种哲学理论转化为思维方法贯穿于自己的日常生活和科学研究活动中,并转化为一种高尚的人格精神。我们认为,理论化为方法,就是将实事求是转化为从抽象上升到具体的方法、哲学史论转化为逻辑与历史相统一的方法,从而建构其独特的方法论原则;理论化为德性,就是以理性原则化为真、以人性论化为良知、以自由本性化为美德,因而达到了真善美相统一的理想状态。实际上,冯先生正是“化理论为方法,化理论为德性”的楷模。在理论上他丰富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哲学的认识论、方法论,促进了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国化的进程,继承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哲学关于人的本质的理论;在实践上,他的这个哲学命题为大力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理念,重建社会主义道德伦理体系,达到为学和为人的统一,促进社会的文明与进步,奠定了坚实的理论基础。因此,该哲学命题对我国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建构和谐社会具有重大的理论价值和现实意义。
其他文献
老子思想博大精深,“道”是老子哲学的核心内容,是老子“无为”思想之根据。笔者认为《易传》作者受到老子“无为”思想的影响,在解释《易经》时运用了这一思想,同时又加入了自己
将基于目标希望水平的含整变量多目标交互式优化方法用于研究大规模含整量多目标优化问题.针对具有块角约束结构的大规模含整变量优化问题,运用拉格朗日分解技巧,提出了一种比较
制度性惩罚与员工道德自律的关系,看似是矛盾的,但有着本质的联系。已有的研究比较关注制度等他律性的规范对员工行为的“内化”过程,在这种“内化”过程中虽然也涉及到对员
长期以来,人们认为马克思的理论毫无浪漫可言,是纯理性的,因而掩盖了马克思与浪漫主义的关系,使我们对马克思历史观的理解变得很狭隘。因此,本文从马克思诗歌的角度出发,来阐述浪漫
康有为所生活的年代,恰逢中国封建社会腐朽衰落之计,西方列强纷纷闯入中国大肆掠夺,民不聊生,国之将破。《大同书》是康有为目睹十九世纪末灾难深重的中华大地,在中西方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