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
石墨烯的发现引起了研究人员对于范德华层状材料的研究兴趣。半导体过渡金属硫族化合物(TMDC)属于范德华层状材料,因其具有很多优异的电学和光学特性,如高的载流子迁移率、合适的带隙、强的光与物质相互作用以及强的激子相互作用等,在电子学和光电子领域极具应用潜力。光电探测器作为最有前景的光电子器件之一,在光学成像、通信、生物医学等领域都有着广泛的应用。原子级厚度的层状二硫化钨(WS2),作为典型的TMDC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石墨烯的发现引起了研究人员对于范德华层状材料的研究兴趣。半导体过渡金属硫族化合物(TMDC)属于范德华层状材料,因其具有很多优异的电学和光学特性,如高的载流子迁移率、合适的带隙、强的光与物质相互作用以及强的激子相互作用等,在电子学和光电子领域极具应用潜力。光电探测器作为最有前景的光电子器件之一,在光学成像、通信、生物医学等领域都有着广泛的应用。原子级厚度的层状二硫化钨(WS2),作为典型的TMDC材料,具有良好的柔韧性和透明性,为制备高性能柔性光电探测器提供可能。本论文以WS2薄膜为核心材料,利用Au纳米颗粒来提高WS2光电导型探测器的光电探测性能。论文主要内容如下:(1)探究WS2薄膜的合适生长窗口,并通过控制变量法改变温度、流量、基片到三氧化钨(WO3)源的距离以及加热硫粉的时间点,来研究它们对WS2薄膜生长质量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单温区管式炉生长WS2薄膜的合适窗口为:170℃的硫粉加热温度、950℃的WO3源温度、基片到WO3源的距离为16.5 cm,WO3温度到达700℃加热硫粉,氩气的流量为40 sccm,氢气为4 sccm。(2)制备单层WS2/Au纳米颗粒复合结构光电探测器,并对器件性能进行分析。探究Au纳米颗粒对单层WS2光电探测器性能的影响,基于湿法转移方法将Au颗粒的大面积无损转移至WS2薄膜上,从而制作了单层WS2/Au纳米颗粒复合结构光电探测器。测试表明,Au纳米颗粒能够降低单层WS2探测器的暗态电流,同时可以增大器件的开关比和归一化探测率,但是光电流有一定程度的减小。(3)制备多层WS2/Au纳米颗粒复合结构光电探测器,并对器件性能进行分析。探究Au纳米颗粒对多层WS2光电探测器性能的影响。测试表明,Au纳米颗粒能够降低多层WS2探测器的暗电流,同时可以增大器件的响应度,提高开关比和归一化探测率。(4)利用有限时域差分(FDTD)对Au纳米颗粒和WS2薄膜进行仿真,仿真结果显示Au纳米颗粒的引入,能够与光相互作用形成等离激元,增强WS2薄膜周围的局域电场,进而增大WS2对光的吸收利用,实现增大光电流的作用。
其他文献
在过去的几十年里,互补金属氧化物半导体(complementary metal oxide semiconductor,CMOS)晶体管的不断缩小为计算和信息技术的指数级进步做出了贡献。但是如今,由于处理单元和内存单元之间工作速度差距的急剧增加,传统的冯-诺伊曼架构中,这些单元之间的数据移动开始成为影响能耗和系统吞吐量的最主要因素。于是人们开始研究新型的人工神经网络架构和神经形态计算,忆阻器是其中
基于热致延迟荧光机制的有机发光二极管(OLED)器件在热激活下,可以使三重态激子上转换到单重态随后产生延迟发光,即可以实现电致激发产生的激子的100%利用,与此同时其外量子效率EQE也已与磷光OLED相当。同时热致延迟荧光(TADF)发光材料采用纯有机分子材料,成本低易于工业生产,这使得TADF-OLED在未来极具商业发展潜力。目前蓝绿光TADF-OLED已取得显著突破,但红光TADF-OLED的
背景:端粒是人体细胞染色体末端的特殊结构,与衰老有非常密切的关系;科学运动可以提高端粒酶活性,保护端粒结构,从而影响人体的身体健康;端粒变短,机体疾病发病率增加,存活率降低,因此,端粒常被认为是细胞衰老的生物学标志物,是触发衰老的“生物钟”。目的:基于端粒系统和衰老的关系,总结分析运动对端粒、端粒酶的影响,探讨运动延缓衰老的端粒理论机制,为运动抗衰老、运动健康促进提供理论依据和参考。方法:以“端粒
近年来,随着水下无人潜航器的突破性发展以及技术的日渐成熟,单一的水下无人潜航器已经无法满足现在的需求。面对广阔且复杂的海洋环境,水下无人潜航器集群已经成了未来水下无人潜航器发展的重要方向。相比于单个水下无人潜航器,水下无人潜航器集群由于是多个水下无人潜航器互相协调配合工作,能够执行大范围的复杂任务,拥有更高的工作效率。由于复杂的水下环境限制,使得水下无人潜航器集群在水下通信以及集群算法的研究方面也
随着制造业的发展及数控技术的进步,航空铝合金薄壁构件开始得到广泛应用。由于铝合金薄壁构件在侧铣加工时极易产生变形及发生颤振,严重影响了工件的尺寸精度及表面质量,因此本文开展了五轴侧铣加工铣削力建模、铝合金薄壁构件侧铣加工受力变形及稳定性研究。其中铣削力建模为薄壁构件受力变形及稳定性预测奠定了基础;薄壁构件受力变形研究可应用于误差补偿,进而提高加工精度;铣削稳定性预测可用于抑制薄壁构件颤振的产生、提
储氢能源设备作为一种典型的长贮产品,对于氢能产业的发展具有重要意义。有机涂层-基体结构是储氢能源设备中的典型结构,针对该结构进行可靠性分析对于保障能源设备的安全可靠使用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一方面,在长期贮存环境下,有机涂层发生裂解、鼓泡等退化现象导致水分子渗透,基体材料会与水分子发生腐蚀反应,涂层退化过程与基体腐蚀过程存在动态性与相关性,传统的实验手段难以准确描述结构的退化行为。另一方面,由于微观
近几十年来,量子信息科学飞速发展,其中量子纠缠等量子世界中特有的量子资源在其中扮演了重要角色。然而,量子系统与环境不可避免的相互作用所导致的退相干效应一直是制约量子纠缠及其对应的量子科技发展的重要瓶颈。于是,在合适的量子系统中实现稳态的量子纠缠是量子信息科学发展的重要研究方向之一。随着量子网络与量子互联网概念的提出,仅在单量子系统内产生量子纠缠已不足以满足量子科技的需求,在复合量子系统中实现跨能量
在光纤通信系统中,光电探测器是关键元器件,其性能决定了整个系统的传输距离和传输容量。尤其在光外差法产生毫米波系统中,需要使用高速高功率光电探测器将光信号转换成毫米波信号。迄今为止,在已被报道的光电探测器中,响应带宽虽然可以高达太赫兹波段,但探测器输出的毫米波信号功率仅在毫瓦量级,传输距离只有几米。因此,在无线通信系统中不得不接入跨阻抗功率放大器放大功率,提高传输距离,但是,放大器的使用会降低系统的
任意波形发生器除了能够产生正弦、三角波等标准函数波形,还能使用波形编辑软件,对测试场景中的信号细节进行精确模拟,实现信号的准确复现,被广泛应用于自动测试等电子测试领域。随着自动测试等领域对测试场景的复杂和多样化需求的提高,如何提高任意波形发生器产生测试向量的个数成为目前的研究难点。测试向量为波形段的集合,在任意波形发生器中也称为序列波形。序列合成是任意波形发生器中一种产生序列波形的方法,此架构通过
随着非制冷红外探测器技术水平的不断提高,对其功能和性能的要求也越来越高。非制冷红外焦平面探测器正朝着更大阵列、更小像元、更高速度、更高集成度的方向发展,其阵列的像元规模已由1K、10K发展到100K、1M甚至百M量级,而功耗随着阵列规模的增大而迅速增加;当像元数量迅速增加的同时,阵列的非均匀性问题以及干扰问题使得探测器成像的质量急剧下降,图像失真;并且由于像元面积的缩小,非制冷红外探测器读出电路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