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80年代中期,反思作为一种有用的教学方式在教师教育中普及。90年代,Donald Freeman和Karen Johnson把反思作为一种改进教师效能的方式引入外语教学。当前的反思多由教师个人或一个同质组完成,且很少有研究把教师反思和学生的学习成果相联系。
为了解决反思实践研究中的上述问题,本文对课堂收集的各种资料进行了一个回顾式的研究。通过比较本人导师为改进学生学习所进行的两种不同的反思模式,验证教师反思对学生学习成果的影响。在031(且称控制班),教师进行个人的单一反思。一年后,在042(且称实验班),教师带领职前教师(研究生)组建了一个异质反思实践小组。
此实证研究的目的是要解决以下问题:
1)个人反思和集体反思,过程有何不同。
2)哪一种反思方式对学生学习成果的提高有更积极的影响。
本文包括定性研究和定量研究两部分。首先,对教师反思日记、研究生观察日记、学生反思日记、课堂陈述和学生问卷反馈进行了分类。依据反思实践的框架,详细比较了两种反思方式过程的不同。接着,用独立样本T检验和百分率表比较了两个班的学习成果。这部分回顾研究包括一项前测和两项后测。前测是两个班前一学期末的综合英语成绩。后测包括问卷调查和本课程的成绩。根据前一学期成绩分析,我们假定两个班实验前测无显著差异。学期末,两个班都接受了同样的问卷调查和同样的评价方式。
通过研究,本文得出了以下结论:
第一、反思实践小组不仅可由同质成员构成,也可以由异质组员构成。教师和职前教师可以合作对教学这门复杂的艺术进行直接、真诚、有成效的对话。
第二、异质组运作恰当,可以提供比个人反思更好的渠道来达到反思的目标。教师从异质组得到更多的课堂反馈,会进行更积极的教学实验并提升教学效能。
第三、问卷调查和学习成果显示了两个班在学习方式和学习能力的显著差异。相比对照班,实验班的学生体现了更高的学习主动性、更强的自我反思能力、更有效的合作学习和学习策略的更多改变。相对而言,实验班的学生在提出问题、解决问题和自主学习方面表现更佳。本文的个案研究显示,基于改进学生学习的目的,教师的合作反思比个人反思能够更加有效地促进学生学习的改进。
诚然,学习长期效果,其衡量不是本人在几个月内能够完成的,为了实现这个长期的目标,我们继续努力探求,使反思过程与学生的进步达到更加有效匹配的合作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