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GF-1对缺氧缺血性脑损伤新生小鼠急性期下丘脑Cyt-C、 Caspase-3表达及恢复期焦虑行为的影响

来源 :安徽医科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GalaxyJW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探讨胰岛素样生长因子-1(Insulin-like growth factor-1,IGF-1)对新生小鼠缺氧缺血性脑损伤(hypoxic-ischemic brain damage,HIBD)急性期下丘脑部位线粒体细胞色素C(Cyt-C)、半胱氨酸天冬氨酸蛋白酶-3(caspase-3)表达及恢复期焦虑行为的影响。方法:采用改良Rice方法制备新生小鼠HIBD动物模型。将新生小鼠永久性结扎右侧颈总动脉后置于缺氧舱(含8%氧气和92%氮气)中持续缺氧2h。7日龄C57/BL小鼠126只随机分为对照组42只、HIBD组42只、HIBD+IGF-1组42只。对照组仅游离右侧颈总动脉,不结扎,不进行缺氧处理,HIBD+IGF-1组在HI后即刻给予腹腔内注射IGF-1(50ug/Kg),HIBD组、对照组在HI后即刻予腹腔注射等体积生理盐水。每组随机选取36只小鼠分别于术后0h、3h、6h、12h、24h、48h时点(n=6)取其脑组织标本,采用免疫荧光染色技术检测3组小鼠不同时点下丘脑区脑细胞线粒体Cyt-C、Caspase-3的表达。每组剩余6只小鼠,分别于日龄21d、28d、42d采用高架十字迷宫实验、空场实验测定小鼠焦虑行为。结果:1免疫组化HIBD组Cyt-C及Caspase-3免疫荧光OD值于术后3h时点开始升高,但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于HI后24h达高峰,6h、12h、24h、48h四个时点Cyt-C及Caspase-3免疫荧光OD值与对照组、HIBD+IGF-1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HIBD+IGF-1组各时点Cyt-C及Caspase-3免疫荧光OD值在6h、12h、24h、48h四个时点低于HIBD组,高于对照组,各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焦虑行为(1)高架十字迷宫实验P21、P28、P42时各组间开放臂停留时间的比率、开放臂进入次数的比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中,HIBD组开放臂进入次数比率、开放臂停留时间的比率较对照组、HIBD+IGF-1组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与HIBD+IGF-1组开放臂停留时间的比率、开放臂进入次数比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P21、P28、P42时各组间进入开放臂和闭合臂的总次数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2)空场实验P21、P28、P42时各组间中央区运动距离百分比、中央区运动时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中,HIBD组中央区运动距离百分比、中央区运动时间较对照组、HIBD+IGF-1组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与HIBD+IGF-1组中央区运动距离百分比、中央区运动时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P21、P28、P42时各组间水平运动总距离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1.应用IGF-1干预治疗可以减少新生小鼠HIBD后下丘脑区Cyt-C及Caspase-3的表达;2.缺氧缺血性脑损伤后C57/BL小鼠青春期焦虑行为减少,而应用外源性IGF-1干预可使其焦虑行为恢复至正常水平。
其他文献
中央统战工作会议的召开和《中国共产党统一战线工作条例(试行)》的颁布施行,标志着我国统一战线事业发展进入新时期。新形势、新任务、新要求启示我们,必须研究和运用好统战思
为解决隧道小边墙混凝土施工缝过多、混凝土开裂、渗漏水、结构不稳等病害现象,对玉峰山二次衬砌施工技术及工艺进行改进,加强防排水施工工序的质量控制,隧道二次衬砌混凝土采用
非O1群霍乱弧菌广泛存在于外环境水体中,除O139群以外的有些菌株也可产生霍乱肠毒素,感染后引起人类腹泻,在感染性腹泻的病原学调查中,该菌的检出率可达5.13%[1].但在正常人
在线粒体凋亡通路中,细胞色素C(Cyt C)释放与膜电位(△φ)降低的先后顺序一直存在争议。我们猜测在依赖Bax/Bak寡聚形成孔道(Channel Model)和通过基质肿胀(Swelling Model,
目的观察丹参多酚酸盐注射液结合硝酸异山梨酯治疗冠心病的疗效。方法将70例冠心病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35例。治疗组给予丹参多酚酸盐注射液200 mg静脉滴注,同时
近年来有关致病性弧菌引起腹泻的报告逐渐增多.这些致病性弧菌主要引起胃肠炎,少数引起食物中毒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