复杂窄矿脉采空区探测及治理技术研究

来源 :华南理工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tarylove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在金属矿床开采过程中,采空区和尾矿库如影相随,贯穿矿山整个服务周期。如何确保它们的安全是维系矿山生产正常进行的前提,也是安全监管部门风险防控的重点。对于钨、锰、金等窄矿床的矿山空场法而言,极易引发一系列地压工程地质灾害。近年来,随着国家安全生产机制体制的逐步完善,此类矿山采空区也列入整治监管范围。因此,开展钨、锰、金等等金属矿山采空区治理技术研究,具有重要现实意义。论文在金属矿山防灾减灾背景下,以某钨锡窄矿脉采空区隐患治理工程为对象,综合工程地质学、岩体力学、图像处理、数值计算等理论,结合采用工程调查、三维激光探测、理论分析和数值计算、工程试验等方法开展研究。主要工作如下:(1)通过围岩节理裂隙产状、充填物及厚度、形状、节理间距等现场测绘调查,共调查测线9+5条,总长度为392.6+211.21m,有效节理数为1179+296条。矿山围岩为变质砂岩和板岩、煌斑岩、辉绿岩等,节理主要呈波浪型、平直型闭合分布,水平方向节理较少;优势节理产状为50°-70°、270°-280°,倾向为140°-150°、180°-190°,倾角为70°-90°;节理间充填物为碎石、石英、泥质等;岩体表面潮湿、渗水。(2)利用三维激光雷达探测成像技术,开展采空区探测,基本摸清了矿山采空区的数量、空间几何形态和位置分布等情况。未治理采空区体积约为47.28万m~3。已治理体积为59.6万m~3,其中废石充填体积为35.6万m~3,尾砂胶结充填为19.2万m~3。(3)选取该矿山大断面双轨运输巷道、“米字形”盘区密集采空区、三中段贯通采空区、大暴露面积采空区、沿走向长距离采空区等5种典型空区,建立数值分析模型研究窄矿脉空区稳定性,分析空区体积、形态、分布、距离等因素对富集矿块开采的影响,上部中段空区对深部开采的影响,大暴露面积采空区对矿柱顶柱的影响,比较充填前后、充填接顶率、充填体类型对周边采场作业的影响。(4)结合矿山现有的废石充填系统和全尾砂胶结充填系统,针对该矿山不同中段采空区赋存特点,提出了采用封堵技术治理+535m以上各中段采空区,采用废石和全尾砂充填技术治理+535m以下各中段采空区的方案,设计了各中段尾砂充填管路布设和废石充填进路。研究成果有效指导该矿山安全开采,提高本质安全水平;同时为国内此类矿山采空区治理提供技术支持,降低采空区工程地质灾害发生的概率。
其他文献
勾股定理是数学史上最重要的定理之一,它的发现、证明在数学史上有很多不同之处,本文作者简单的介绍了勾股定理的最早记载和最早的证明方法,并作了简单的比较。
随着生活水平的改善,居民住宅中使用分体式空调的越来越多,人们对室内环境的舒适度的追求也越来越高,较为常用的室内装置的形式有两种,而且不同的室内装置形式对室内热舒适环境影
在互联网席卷全球的今天,数字计算机技术和网络技术的大规模普及正改写着各行各业。随着多媒体、超媒体、虚拟现实技术能力和适用范围的迅速增长,它己延伸到教育领域,如同社
由山东大学经济学院臧旭恒教授、山东大学管理学院徐向艺教授、杨蕙馨教授合作主编的《产业经济学》第四版已由经济科学出版社2007年6月出版。本书在前三版的基础上做了许多
在科学构建绿色施工评价指标体系的基础上,利用简单关联函数确定一级指标权重,在此基础上使用相似系数法得出二级指标权重,建立了多级可拓评价模型对绿色施工分别进行一级和
PDA掌上电脑,由于体积小、重量轻、携带方便等因素,在电力系统中得到普遍应用,线路巡检、变电设备巡检、检修现场数据采集等工作中都可见到PDA掌上电脑的身影。在PDA掌上电脑
本文提出了由巳知椭圆和平行于该椭圆主轴的一条空间线段为条件,生成直纹四次曲面的设计方法. This paper presents a design method for generating a ruled quadric surface
多年来,高效利用丰富、清洁的太阳能光催化降解有机污染物处理废水一直是全球学者研究的热点之一,但目前广泛研究的光催化剂主要是利用紫外或可见光,而近红外光(占太阳光能量50%)响应的高性能光催化剂却十分稀缺,因此,寻找紫外-可见-近红外(UV/Vis/NIR)波段响应的高效全谱光催化剂一直是当前环境光催化研究领域的巨大挑战,此外,尽管太阳光中NIR光热效应十分显著,但此前全谱光催化剂研究中温度对有机污
在社会转型期,随着高校招生规模的扩大,出现了相当数量的经济困难、学习困难、心理困难、就业困难大学生(简称"四难"学生),并日渐成为高校发展过程中比较突出的矛盾和影响校
将高密度电阻率法用于四川省高川乡茶园沟滑坡地质勘察中,结合钻孔资料确定了滑坡体主滑动面的位置、基岩的埋深及含水程度,为滑坡治理提供可靠的地球物理依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