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推进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思想政治教育作为我国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一种重要途径和方式,对于做好这项工作具有不可替代的突出作用。本文正是从这个意义出发,选取了从思想政治教育客体层面的角度,就思想政治教育客体的角色转化过程进行了一定的探讨和研究,从而为科学、合理、有效地加强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提供一定的依据。第一章:导论部分。在综合已有研究的基础上,对本文研究涉及的思想政治教育客体和主客体关系进行了界定,即思想政治教育客体是相对于主体来说的具有一定独立性的能动的受教育者,其与主体的关系是一种“主体际”的关系。第二章:理论基础部分。介绍了角色理论的核心概念:角色、角色期待和角色扮演;阐述了结构角色理论和过程角色理论两大理论的主要内容;解释了基于角色理论作为本文研究的缘由。第三、四章:理论运用和分析部分。具体阐述了思想政治教育客体的角色转化过程,包括以下三个层面的转化过程:第一,教育引导下思想政治教育客体的角色学习过程。第二,社会影响下思想政治教育客体的角色扮演过程。第三,成长发展下客体的角色超越过程。在辩证看待思想政治教育客体的角色转化过程与思想政治教育过程关系的基础上,综合思想政治教育客体的角色转化过程研究,提出了思想政治教育客体的角色转化过程的矛盾和规律,这是理论运用和分析得出的结论。就其矛盾来说,主要有客体的新知与旧识、新行与旧习以及理论认知与实际行为选择之间的矛盾,其核心在于知与行之间的矛盾。就其规律来说,表现为客体的角色转化过程中内化与外化相统一、教育与自我教育相统一、阶段性与长期性相统一的规律。第五章:结论运用部分。在具体阐述和分析思想政治教育客体的角色转化过程基础上,提出了思想政治教育客体的角色转化成功与否直接决定了思想政治教育实践的成效。因此,笔者基于客体的角色转化角度,从三个方面提出了顺利实现客体的角色转化,提高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针对性、有效性和科学性。第一,从客体的角色认知方面来说,应该树立科学的客体观;第二,从客体的角色行为方面来说,应该培育客体的主观能动性;第三,从客体的角色养成方面来说,应该不失时机地促成客体的角色转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