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本课题以腧穴协同效应为原则,通过观察“列缺-后溪”这一组对穴协同效应联合局部颈夹脊治疗颈型颈椎病的临床疗效,用统计学的方法对观察的结果进行处理和分析,探讨“列缺-后溪”联合颈夹脊治疗颈型颈椎病的疗效,为临床本病的治疗提供更加有效的方法。方法收集2017年1月-2017年12月山西省针灸医院针灸科门诊及住院病人。选取符合标准的60例患者。将60例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各30例,按照符合《颈椎病的诊断基础》中颈型颈椎病诊断标准、及纳入标准。治疗组选取针刺“列缺-后溪”“颈夹脊穴”;对照组参照《针灸治疗学》(新世纪第二版王启才主编):选取“大椎”“后溪”“天柱”“颈夹脊穴”。每日1次,每周6次为1个疗程,疗程间隙休息1天,共观察2个疗程。在患者年龄、性别、病程等一般情况具有可比性的条件下,比较两组治疗前后采用VAS视觉评分量表,及NPQ颈痛量表。结果1.NPQ量表评分比较:经1个疗程治疗后,治疗组与对照组NPQ量表评分比较p>0.05,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经过2个疗程治疗后,治疗组与对照组NPQ量表评分比较: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2.VAS评分比较:经1个疗程治疗后,治疗组与对照组VAS评分比较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经过2个疗程治疗后,治疗组与对照组VAS评分比较: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3.综合疗效比较:治疗组治愈率56.67%,好转率40.00%,无效率3.33%,总有效率96.67%;对照组治愈率33.33%,好转率15%,无效率16.67%,总有效率83.33%。两组相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1.“列缺-后溪”联合颈夹脊治疗颈型颈椎病综合疗效优于常规取穴。2.“列缺-后溪”联合颈夹脊治疗在第1疗程结束时,视觉模拟评分改善即优于常规取穴,说明在改善患者主观疼痛方面见效迅速。3.“列缺-后溪”联合颈夹脊治疗在第2疗程结束时,颈痛量表评分、视觉模拟评分均优于常规取穴,说明“列缺-后溪”联合颈夹脊治疗颈椎病与疗程间存在一定联系。4.“列缺-后溪”联合颈夹脊治疗颈椎病疗效显著,值得进一步挖掘精髓并推广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