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随着我国现代教育理论和基础教育的发展以及新课改的实施,英语教学在指导思想、教学观念和教学方法上发生了很大的变化。2003年教育部制定的《全日制义务教育普通中学英语课程标准》要求“教师的教学理念、教学方式与教学方法要符合新课程的需要。课堂教学应改变以教师为中心,单纯传授书本知识的教学摸式。在教学活动中应增加开放性的任务型活动和探究性的学习内容,使学生有机会表达自己的看法与观点。教师要鼓励学生学会合作,发展与人沟通能力。”可见,“任务”己成为外语教学领域中的一个核心概念,任务型教学己成为英语教学领域人们普遍关注和应用的教学方法,英语教师在任务型教学中的角色转换与定位己成为影响英语教学效果和学生适应未来社会的关键。教师在我国传统的英语教学中基本遵循以教为主的教学理念,认为教师在课堂上起主导作用,把学生教好是教师的主要责任。讲授为主教学模式。多少年来,外语教学一直保持着教师讲学生听讲的课堂模式。随着我国改革开放事业和国内外形势的发展与变化,特别是从新世纪教育人才培养发展战略高度来看,现有的教学模式确实存在一些问题和不足,最为突出的就是对学生综合运用能力的培养重视不够,忽视学生作为学习主体的地位。这种教学模式产生的直接后果是学生习惯了以教师为中心的被动学习模式,从而对教师有很大的依赖性。这种依赖性会妨碍和阻止学生产生自主学习的动机,致使学生自主性学习能力普遍偏低。本文通过研究任务型教学在促进中学生英语会话能力方面的应用性研究,为英语教学改革提供理论依据。毫无疑问英语教育的目的就是发展学生在现实生活中语言应用的能力。英语口语训练的目的是社会交往和口头表达能力。对于中学生而言,提升他们的口语会话能力是致关重要的。大部分学生的读写能力比听说能力强。但是他们不能达到交际的要求,甚至不能用英语表达自己的思想。这根本不能满足现代社会的需求。迅猛发展的中国给我们提供了一个放眼看世界的窗口。英语学习的重点也从单纯的语言学习转到理解外来文化,学习现代教育技术的交际性工具。为了跟上时代发展的步伐,我国的英语老师应该被鼓励采用有效的英语教学方式。任务型教学就是很受欢迎的方法之一。“任务型教学”(Task-Based Instruction,简称TBI)是20世纪80年代交际法被广泛采纳的历史背景下产生的。任务教学法正是在批判结构大纲、意念功能大纲以及3P程序(Present Language—Practice Language—Produce Language)教学模式的基础上创立起来的,其理论基础主要来源于自然语言的运用,来源于一般学习理论以及基于语言和语言使用分析基础之上的第二语言习得理论。任务教学法主张学习者通过语言运用发展规则系统,而个性化教学则是任务教学的重要方面。在任务型教学的过程中,培养学习者自主性学习的能力意味着学习的决定权由教师转向了学生。教师是任务的设计者、策划者、管理者、组织者,同时也是学生的交际伙伴。在任务型教学中,教师必须参与策略指导、内容推荐、结果评估三个环节。课堂任务的设计与实施对教师提出了相当高的要求,教师的自身素质是实施任务型教学模式的关键。从事英语教学的教师首先必须具备从事教学所需要的知识基础:善于在课堂上抓住契机为学生创造学习机会;善于营造能够激发学习兴趣和气氛的课堂学习环境;合理使用课程大纲和教材,成为课程资源的创造者,充分认识学生的认知差异,注重语言综合运用能力与学生身心的协调发展。任务型英语教学把传统教学理论的优势与现代教学思想的长处有机结合起来,摒弃了传统教学的弊端。它有利于师生在英语课堂上开展变化性的活动,有利于学生创造性思维和创造意识的训练、培养和加强。只有这样,才能达到培养学生的综合语言运用能力和自主学习能力的目标。目前,我们学校所用的教材是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新目标》,它是采用David Nunan(1999)主编的系列教材改编的。因此,任务型教学思想在我们的教学中占据了主导地位,如何应用好它关系着教学的成与败。本文的研究目的是为了系统地回顾、介绍任务型语言教学的形成、发展和操作过程,深入研究在我国英语教学中开展任务型教学模式的现实意义,探讨在我国实施任务型语言教学的方法。怎样有效的应用是成功的关键。本文力求探究它的发展和运用模式。竭力发挥其优势和重要意义,尝试此方法的优势的作用。本文的研究假设就是任务性教学能否有效的促进中学生英语会话能力的提高。受试对象是邹平县位桥实验学校初二学生,14-15岁左右。通过随机抽样,100名学生重新编在两个平行班进行一学期的教学实验对比法。教学实验过程中用实验组控制组前后测对比,实验处理后,对实验平均数,中数和众数等结果进行量化分析,试验后对实验组进行了问卷调查,进行定性分析。实验过程中难免有不详尽和不到位的方面,甚至会有偏差。我们会尽量考虑周全,把无关因素的影响减少到最小。虽然不会最好,但力争做的更好。实验中可能出现的问题是实验只局限于几个平行班级,只具有部分代表意义。在今后的工作中我会积极扩大研究范围。本文共有五个组成部分。第一章是简单的文献综述,阐述了任务型教学的研究背景,发展状况,以及目前在中国研究的现实意义。第二章是本研究的理论依据。建构主义学习理论对于知识的积累和体系的构建有很重要的借鉴价值。语言输入输出理论假设在任务型教学中也发挥着十分积极的作用。这对我们的实验有不可替代的指导意义。论文的第三章是学生现状分析课堂模式尝试实验。随着经济的全球化发展,国际交流越来越频繁,英语作为一门工具性语言起着重要的作用。英语会话能力在我们中学课堂应视为主阵地。实验就是在这样的原则基础上开展的。随后第四章是实验后得到的数据和分析,分析在我国英语教学中开展任务型教学模式的现实意义,并对该教学模式的操作过程提出建议。最后对论文进行总结,并指出了研究的局限性并提出展望。通过实验,学生在英语会话方面无疑有了不同程度的提高,无论是其发音,准确度,流利性还是句子的复杂性方面。但这并不代表实验的普遍性和完美性。研究中我做了最坏的准备,但怀着最好的希望。我相信:有志者事竟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