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涝渍害是全球许多国家所面临的重大自然灾害,在很大程度上影响甚至破坏了作物的生长发育,导致减产,甚至是绝收。沿淮低洼地中低产田分布的土壤主要为砂姜黑土,质地粘重,又因其水利设施不完善,极易受湿涝灾害的影响,土壤蓄水能力差,土壤肥力低,严重阻碍小麦的生长,影响其品质,降低产量。研究小麦涝渍害的危害程度和机理,对当今和今后大力发展小麦生产,乃至粮食安全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本试验在砂姜黑土原状土柱中进行,研究小麦不同时期淹水后土壤养分在根际与非根际的分布状况和对小麦营养元素吸收与积累的影响;探讨小麦根系活力、伤流量、生物量和产量随淹水时间的变化规律,为沿淮低洼地中低产田排涝降渍技术标准与土壤水分有效利用、预防和减轻小麦涝渍害及淹水条件下小麦稳产、高产提供必要的理论依据。主要研究结果如下:
1、淹水严重影响了小麦的生长发育,降低生物量,减少产量,淹水时间越长,生物量的下降和产量的减少也越严重。
2、淹水条件下影响了根外、根际土壤氮、磷、钾的含量与分布。淹水两个时期氮素、磷素养分在根际处均富集,钾素养分在根际处形成亏缺。
3、淹水条件使土壤根际、根外氧化还原电位降低,从而影响了小麦的正常生长发育。
4、持续性淹水严重阻碍了小麦对氮、磷、钾的吸收,降低了地上部分各营养元素的含量和积累量,与对照相比差异均达显著或极显著水平。主成分分析表明,淹水钾素对生物量的形成影响最大。
5、淹水影响了小麦体内可溶性糖的合成,淹水时期不同,影响不同。拔节期短期淹水促进了小麦可溶性糖的合成;灌浆期淹水降低了小麦植株可溶性糖的含量,随着淹水时间的延长抑制作用越明显。
6、随着淹水时间的延长,小麦根系活力的还原强度明显降低。同时影响了小麦伤流液的形成,降低了伤流液中钾素的含量,在不同程度上影响了氨基酸的合成。
7、拔节期,小麦生物量与地上部分氮素含量、积累量呈现显著的负相关、正相关,所以地上部分氮素含量可以作为检验小麦生长是否受到淹水抑制的生理指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