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本文运用潜在生态危害指数法对北京市不同功能区土壤重金属污染状况进行评价,对北京市建成区土壤重金属污染特征进行研究,分析了该地区土壤质地、土壤有机质、pH值等与外来土壤重金属元素吸收固定和积累作用相关的土壤理化性质。在此基础上对28种植物的生长情况及抗逆性进行研究。旨在为抗污染树种的筛选提供理论依据。北京城区土壤尚失自然特性,呈现出空间变异性大、土壤趋向碱性、粗粒化、土壤贫瘠等城市土壤特性;北京市城区广泛地存在着Pb、Zn、Cu污染,各功能区受土壤重金属污染程度由高到低为工业区>商贸区>公园>交通区>文教区>居民区,北京市土壤重金属潜在生态危害水平为轻度生态危害。主要的污染源是来自于工业生产和交通运输。植物受到重金属污染后往往都是植物根系首先受到伤害,有生长迟缓、叶片失绿和出现枯斑,细胞膜透性增大等特征,而且受害程度与土壤重金属污染程度呈正相关关系。由于实际生产中植物地下部难以观察,因此可选取生物量、叶片枯斑与变色两项指标作为植物对重金属污染耐受能力的初步评价指标。若植物有失绿症状和生长受阻的情况出现,则可取植物叶片观察其细胞膜透性和POD活性的变化,来判定植物的受害程度和土壤重金属污染程度。综合聚类分析表明:白蜡、旱柳、毛白杨、紫穗槐对铜、锌、镍的富积能力强,在重金属污染环境下生长良好,可广泛地用于城市绿化建设。垂柳、栾树、水杉、桃、银杏、樱花、元宝枫、圆柏、辅地柏、金银木、小叶黄杨、月季、紫荆、悬铃木对各种重金属元素均有富集能力,但对每种重金属元素的吸附能力都不是很强,可广泛用于园林配置。而且桃、银杏、紫荆、樱花、圆柏这5个树种对污染环境比较敏感,可作为环境污染指示树种,监测重金属污染状况;国槐、白皮松、油松、榆叶梅、紫叶李、大叶黄杨,它们对铬、铅的富积能力最强,同时对镍也有一定的富积能力。生长在重金属污染环境下的这几个树种往往能从树势、树梢枯损情况、叶形和叶片大小分辨出其受害程度;连翘、雪松,这两种植物对镍的富积能力最强,在重金属污染环境下树梢有明显的枯损现象。植物对铜、锌、铅、铬等重金属都有一定的吸附积累能力,但因植物种类的不同富集能力有所不同。生长在重金属污染环境下的植物能改变自己的生活型以适应生存环境,它们比清洁环境下的同种植物具有更强的耐受能力,并通过提高POD、SOD、CAT等酶活性等方式来抵御外界的不良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