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通过对潍坊市三个地区进行的总额预付、按诊次付费和住院分娩定额付费三种支付制度的实验进行深入分析和评价,一是在理论上,探索建立有效的医疗费用和医保支付方式,探索可行的支付制度运行机制;二是在实践上,深入分析三个实验研究地区试行的不同支付制度改革方案,纵向比较三种支付方式改革在促使政府增加投入,医院和医务人员自觉控制费用和居民理性选择就医用药方面取得的初步效果;三是在成果的应用上,总结支付制度改革经验,为其他地区实施提供参考依据与可供选择的方案。
方法:采取定量与定性相结合的方法,通过机构调查、门诊处方调查、入户调查以及相关人员访谈,对门诊按诊次付费、住院分娩定额付费和总额预付的效果进行横向和纵向比较。分析指标主要有次均门诊费用、医生处方行为、居民卫生服务利用情况、医生人均诊疗人次数、居民满意度等。运用SPSS16.0统计软件对数据进行描述性分析、两独立样本均数t检验和卡方检验。
结果:1.滨海区门诊服务按诊次付费改革:(1)制度设计。确定年人均诊次数和次均门诊费用定额;确定年门诊统筹基金筹集方案;设计门诊服务包;制定诊次付费方案;制定评价标准和考核制度。(2)效果分析。次均门诊费用下降,低于潍坊市平均水平(P<0.01);村级医疗机构行为发生改变,单张处方用药数减少(P<0.05);农民受益面扩大,满意度提高。2.青州市住院分娩定额付费改革:(1)制度设计。定点住院;定额付费。(2)效果分析。定点医院剖宫产率下降(P<0.01):平均住院费用降低(P<0.01);孕产妇死亡率和新生儿死亡率无变化。3.寿光市新农合总额预付改革:(1)制度设计。确定新农合基金支付总额,即时报销。(2)效果分析。次均门诊费用、次均住院费用、次均补偿费用均较实验前降低(P<0.05);住院补偿提高,不合理住院服务减少(P<0.05)。
结论:改革支付制度,能够有效降低医疗费用;能够缓解医疗机构补偿不足的问题;有利于构建科学高效的价格监管机制;有利于转变医疗服务行为;有望推动医药卫生体制改革问题的一揽子解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