乌司他丁对体外循环术后肺损伤保护的临床研究

来源 :山西医科大学 | 被引量 : 1次 | 上传用户:sun_zhimin_dl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讨论乌司地丁对体外循环患者术后肺损伤的保护作用。方法:选择30例ASAⅡ-Ⅲ级、拟在体外循环(CPB)下行心内直视手术的先天性心脏病病人,术前无肺部炎症、无凝血功能障碍、未使用糖皮质激素。按随机化原则分为乌司他丁组(u组)(15例)及对照组(C组)(15例)。乌司他丁组(U组)给予2万U/kg,对照组(C组)给予等量生理盐水。分别于麻醉诱导后(t1)、主动脉开放后10min(t2)、CPB停机后10min(t3)、CPB停机后1h(t4)测定TNF—α,IL—8于t1 t2 t3 t4各时点行血气分析,计算RI。收集术后1、2、3 h患者的吸入氧浓度(FiO2)、呼气末二氧化碳浓度(CO2)和平均气道压,并分别在同时间点从桡动脉采血各行血气分析,计算肺泡氧合指数(OI)。为排除CPB中血液稀释对测定值的影响,测定结果均予以校正(校正值:实测值×转流前Hct/采样时Hct)。所得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x±s)表示组间比较采用成组t检验,组内比较采用Dunnett t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果:对照组TNF-α在t2,t3,t4各时间点均较相应基础值明显升高,(P<0.01),在CPB停机后1小时达到高峰;T2,T3两时间点时U组中TNF-α血浆浓度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在CPB停机后1小时,TNF-α血浆浓度亦明显低于对照组(P<0.01)。在CPB术中,术后各时间点C组血浆IL-8浓度均较术前明显升高(P<0.01),于T3时达高峰。在T2时U组血浆IL-8水平明显高于T1(P<0.01),同时在CPB术中,术后各时间点U组中血浆IL-8水平均明显低于C组(P<0.05)。对照组RI在主动脉开放后10分钟(T2)CPB停机后10分钟(T3)均明显高于麻醉诱导后(T1)(P<0.01),于T3时达高峰,CPB停机后1小时(T4)可恢复,但仍高于术前;在T2、T3时间点,U组中RI值较C组中有明显降低(P<0.05),T2时达值最大,且较T1升高明显(P<0.01),T4时恢复至麻醉时水平。2组病例之中CPB术后0-1h,1-2h,2-3h的肺OI均较CPB术前显著增高(P<0.05),且U组CPB术后肺OI较C组显著降低。结论:1、实验组TNF-α,IL-8浓度在CPB后升高幅度明显低于对照组,表明乌司他丁可减少这些促炎性细胞因子的释放,减轻CPB术后全身炎症反应.2、自CPB开始起,RI逐渐升高,证实CPB中存在肺损伤,OI值在CPB后升高提示体外循环下心内直视手术导致肺泡的氧合功能的损伤。CPB后乌司他丁组RI及OI明显低于对照组,提示乌司他丁可减轻CPB所致的急性肺损伤改善肺功能。3、与现在广泛应用于临床的抑肽酶具有相似的作用,但乌司他丁来源于人体,与抑肽酶相比过敏反应原性低,在行CPB的心脏手术中,尤其是在二次体外循环的手术中有较好的应用前景。
其他文献
以十二烷基苯磺酸(DBSA)为活性剂和掺杂剂,以过硫酸铵(APS)为氧化剂,通过乳液聚合的化学合成方法制备聚苯胺(PANI)乳液;采用扫描电子显微镜(SEM)、傅氏转换红外线光谱分析仪(
目的探讨高糖在体外培养足细胞中是否激活NFAT2并导致足细胞凋亡,并探讨其发生机制。方法大鼠足细胞分别在不同的培养液中(葡萄糖5.3、10、20、30和40 mmol/L,葡萄糖5.3 mmol
目的:探讨扩张型腰椎椎间融合器治疗腰椎退行性疾病的临床效果,为临床应用提供相关依据。方法:我院2005年3月至2006年3月骨科住院病人,腰椎退行性疾病需行融合的患者40例,男19例,女
目的探讨乳腺分叶状肿瘤的临床病理特点及治疗体会。方法回顾性分析38例乳腺分叶状肿瘤的临床资料,分析其临床病理特征,并采取不同手术治疗方式,观察临床效果和复发率。结果
为了解高压条件下二氧化碳(CO2)对页岩微观孔隙结构改造及吸附行为。以四川盆地焦页6井页岩为研究对象,通过低温N2吸附和重量法等温吸附实验,研究了不同温压条件下CO2处理前后
为了消除我国现行税制中增值税和营业税两税并行的弊端,降低相关行业的税负,我国政府决定从2012年8月1日起,将营业税改征增值税试点范围由上海市扩展至北京、浙江等10个省(直
目的探讨MRI在老年人下腰椎退变性疾患中固定融合节段选择的临床意义。方法选择2005年9月~2008年1月昆明医学院第二附属医院骨科符合入选标准的152例退变性腰椎疾病的门诊及住
对教学媒介语的使用的选择问题上不能单一地看待,目标语和母语应该平等的被对待,视环境的变化,现实的情况而考虑,从而做出对教师和学习者而言的最佳选择。
20世纪二三十年代,上海报业突飞猛进,报纸面貌日新月异,报纸功能也得到进一步拓展。1921年,《时报》由黄伯惠接盘。黄伯惠致力于推动新闻业务的转型,将《时报》打造为以图片新闻、体育新闻、社会新闻为主的休闲类报纸。基于目前学界对社会新闻研究尚未全面展开的研究现状,以及《时报》社会新闻史料的独特性,本文以1927年到1937年《时报》逃妻新闻为研究对象,希冀丰富报刊史、新闻史、女性史、家庭史、社会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