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在二语课堂学习过程中,根据Krashen的输入假设,大量的可理解性目标语的输入对学习者的语言习得起到促进作用。而Long认为学习者在互动活动中获得的输入,能更好的促进语言习得。基于他的假设,Gass认为学习者在完成任务时,为了能够正确地理解对方话语的含义而进行的意义协商可以促进第二语言习得。但由于各种类型的交际任务在任务的性质、复杂度上对意义协商的引发程度等方面都有所不同,因此,探索哪种类型及复杂度的任务能够让学习者在交际过程中产生更多意义协商的机会就显得十分重要。本文首先通过探讨四种具体任务jigsaw, information-gap, decision-making和opinion-exchange对学习者之间意义协商的影响来研究哪种类型的任务能给学习者提供更多进行意义协商的机会。其次探讨了在四类任务中,复杂度高低对学习者的意义协商的影响。本文通过实验证明,在任务型语言教学的框架内,有着双向交流的任务information-gap能够给学习者提供更多进行意义协商的机会。而复杂度较低的任务比复杂度较高的任务更能促进学习者的意义协商。以意义协商的理论研究及调查结果为依据,作者总结了一些影响意义协商的因素并提出旨在任务教学法中促进意义协商的建设性措施。首先,设计并采用双向交流任务以及复杂度适中的任务有助于激发学生的兴趣和动机,通过任务参与更多的协商,进而活跃课堂气氛.从长远出发,必将使他们的外语学习受益。其次,实施任务时,在不同阶段可以调控任务复杂度。在前任务阶段,可以通过前景化——熟悉背景知识、观察、执行类似任务阶段和做准备这四种方式将任务复杂度降低。在任务阶段,另外一些因素会影响任务的复杂度如:时间压力、在前任务阶段对某些语言形式的强调、任务参加者人数都可能影响。同样有不同的方法可以调节任务要求:视觉或任何其它的辅助手段可以降低任务的处理负担,还可以引入某种出乎意料的因素或故意的分歧来增加任务的复杂度。后任务阶段可以通过当众表演或鼓励学生对其表现进行反思来提高教学目标。囿于本文篇幅,本文作者仅对四种任务类型进行了研究,因此如能对更多类型的任务或者相同类型的更多任务进行研究会使结果更具科学性、合理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