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sEMG变阻抗控制的肘关节康复外骨骼系统研究

来源 :哈尔滨工业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crystalymd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肘关节的运动在日常生活中发挥了较大作用,对肘关节有运动障碍的患者进行康复训练非常关键。外骨骼康复机器人因其康复效果好、成本低廉的特点最近得到了社会的关注和认可。本课题从结构设计和康复策略出发,进行了基于肌电信号变阻抗控制的肘关节康复外骨骼的系统研究。课题研究内容主要包括肘关节外骨骼机器人的结构设计,s EMG-人体阻抗建模研究,主被动康复控制策略以及相应的仿真实验。通过人体肘关节的解剖学、生物力学和临床案例分析,明确了肘关节康复外骨骼的设计要求。考虑人机耦合状态,设计了三自由度外骨骼的结构和传动方式。其中,针对人机轴线错位问题设计了错位补偿机构,补偿了轴线错位和轴线偏斜的问题,保证外骨骼轻便易穿戴、尺寸可调且传动柔顺,完成了样机研制。完成了基于肌电信号的人体阻抗建模研究。建立上肢的参考肌肉激活模型、肌肉收缩模型和简化的肌肉骨骼模型,搭建测量s EMG信号、关节角度、力矩多源信息的实验平台,设计测量实验提取了肘关节刚度信息。通过刚度信息进行了肌肉骨骼模型的刚度趋势参数辨识,多关节角度重复实验,进行了模型校正,建立了基于肌电信号的关节刚度模型。针对肘关节的不同康复阶段,进行了肘关节康复机器人进阶控制策略的研究。基于模糊PID算法,设计了模糊PID控制器,跟随患者运动轨迹完成被动康复阶段的训练。提出了基于s EMG的变阻抗控制策略,仿真验证了阻抗参数对控制效果的影响,实现了主动变阻抗康复阶段的训练策略。利用阻抗控制实现力跟踪,设计了阻抗式康复阶段的训练策略。通过Adams与Matlab联合仿真搭建了仿真实验模型,仿真验证了被动补偿机构的补偿效果。同时开展被动康复策略实验验证、主动变阻抗康复策略实验验证、阻抗式康复策略实验验证,验证了结构设计的合理性、康复控制策略的可行性和基于s EMG的变阻抗控制的有效性。
其他文献
在海洋表层有许多微小的气泡存在,这些气泡主要是因为波浪破碎而产生,波浪破碎引起水流强烈的紊动和翻滚,卷入大量空气形成气泡,气泡的演化和输运过程影响着破碎带泥沙输运、
在过去的近几十年,有机电致发光器件(OLED)已经在科研和工业界取得了人们的广泛关注。磷光铱配合物被广泛应用于OLED的研究中。目前常用的磷光铱配合物构型主要是由两个相同
电力系统为社会各行各业提供电能,其安全稳定运行关乎民生及社会的稳定。随着泛在电力物联网的建设,我国电力智能化程度进一步提升,大量各种设备通过通信网和电力网互连形成
磁液双悬浮轴承是一种以电磁悬浮为主,静压支承为辅的新型轴承,能够大幅度提高承载能力及刚度。但由于液体静压系统特性为小间隙、强阻尼、正刚度、斥力型,而电磁悬浮系统特
当今世界已进入信息技术高速发展的时代,数据规模呈指数方式增长,大数据的价值越来越受到广泛的关注。随着网络化应用的加深,特别是互联网+、大数据、云计算、物联网等技术的
移动互联网的升级换代和移动智能终端的快速普及,促进了人类生活的网络化,导致了大量用户评论信息的生成。通过对用户评论信息的分析,了解用户的情绪,对于商家了解市场走向、
以GaN基结构为基础的半导体微盘激光器由于其高集成度、低阈值和低功耗的特性使其在集成光学和新型光电子器件等诸多领域有着广阔的应用前景。具有回音壁模式的光学微腔具有
近年来,随着人类对高性能芯片的需求逐步增长以及纳米技术和硅基光子技术的不断发展。多核芯片技术作为可以解决单核芯片设计所面临的功耗极限、互连延迟等诸多问题的一项新
随着军事电子技术和国民经济的飞速发展,迫切需要行波管具有更宽的频带,更大的输出功率,更高的频率、和更小的体积等其他工作特性。慢波结构是行波管的核心组件,其高频特性的
甘肃省特有少数民族传统体育项目具有鲜明的健身性、娱乐性和教育性特征,是我国体育事业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我国宝贵的文化遗产,也是人类智慧的结晶,蕴涵着丰富的历史文化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