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本文在分析效用的根本含义、国际国内发展趋势的基础上,简要介绍了当前衡量人们生活质量的指标及其特点,提出我们需要主观型的指标剥离“手段”与“目的”以直接测量人们的生活质量。接下来重点介绍了当前流行的主观指标:主观幸福,并将其和不丹政府所提出来的国民幸福总数(GNH)与幸福生活预期(HLY)联系起来,对其概念框架做了简单的阐述。接下来用前面所介绍的主观幸福、国民幸福总数以及幸福生活预期在黑河流域上做了基于面对面访谈式调查问卷的实证研究:首先,选取年龄、性别、健康、婚姻、民族、宗教信仰、收入、教育、是否城镇居民几个变量,采用有序变量的回归模型,分析了他们对个体主观幸福感的影响,结果表明,个体的主观幸福感会随着年龄的增加而逐渐减小,约50岁左右达到最低值,此后会逐渐增大,而呈现出U型曲线的关系;性别、健康、婚姻、教育、收入都对个体的幸福感表现出显著的积极影响,值得一提的是,收入对个体主观幸福的随着收入的增加逐渐减小。民族、宗教信仰以及是否城镇居民这几个变量并未发现对主观幸福产生显著影响。接下来分别在县(区)和乡(镇)尺度上计算了黑河流域各地的幸福指数和幸福生活预期,并使用这两个指标对各地的发展状况做了评价。评价结果表明:总体上看,黑河流域各地幸福指数和幸福生活预期都处于中上水平;但在区域内城乡之间、乡与乡之间表现出了差异。在县级尺度上,发展状况较好的为嘉峪关市、金塔县等;在乡镇尺度上,发展状态较好的为肃州区的大庄子、肃南县的明花乡等。最后分析了生态经济学框架内四种类型的资本(自然资本、制造资本、人力资本、社会资本)对各地幸福指数的贡献。以乡镇为单位,选取地区单位面积的生态系统服务价值计算了自然资本指数;选用HDI作为人力资本与制造资本的复合指数;根据黑河流域具体情况,设计问卷核算了地区的社会资本指数。在此基础上,选取数据齐备的82个乡镇,采用了加权最小二乘估计分析了这四种资本对幸福指数的贡献。结果发现,自然资本指数、HDI指数、社会资本指数都对幸福指数具有显著的贡献,加权后的回归系数分别为:0.29、1.12和4.23。表明当前对幸福指数贡献最大的是社会资本指数。同时回归系数还表明自然资本指数、HDI指数、社会资本指数变化一个百分点,分别会对该地幸福指数产生0.29、1.12和4.23个百分点的影响。在前面分析基础上提出下面的政策建议:(1)应该在发展经济的同时,注重医疗教育等基础设施的建设,(2)积极开展生态建设,(3)鼓励地区网络、组织建设,促进地区文化发展,以此培育社会资本,使四种资本均衡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