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2006年底银监会发布的《关于调整放宽农村地区银行业金融机构准入政策更好支持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若干意见》,第一次提出了组建村镇银行。2007年自第一家村镇银行在四川仪陇设立。2013年底,全国已经组建了1071家村镇银行,遍及全国31个省份,覆盖1083县(市),其数量在新型农村金融机构中占有绝对的优势。作为改革的主力军,村镇银行绩效好坏直接影响到农村金融改革的进展。而四川作为第一批试点设立村镇银行的省份,对其省内村镇银行进行绩效研究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本文选取了四川省代表性的12家村镇银行进行了绩效研究。首先,本文对国内外关于银行绩效评价综述进行梳理。其次,对四川省村镇银行发展历程、现状进行分析,总结出村镇银行存在的问题,包括:吸储困难,营业成本高,中间业务欠缺,贷款产品单一。 在借鉴金融机构绩效评价指标体系基础上,本文建立了满足村镇银行特殊要求的绩效评价指标体系,并利用因子分析法确定了各个指标的权重和评价模型,从村镇银行生存、发展和支农绩效三个角度出发,在银行安全性、流动性、盈利能力、可持续性以及支农份额和支农覆盖率六个维度对其进行综合评价,从而得出现行阶段村镇银行的经营状况与支农状况。最后,本文得出以下结论:第一,村镇银行正快速发展时期,获利能力强,资产质量高,资金使用效率较高;第二,支农绩效方面,村镇银行涉农贷款占比高,主要服务于农户和涉农企业。村镇银行为缓解农村资金紧张、增加农村资金供给起到了重要作用。第三,初始设立的村镇银行绩效较差,随着时间的推移,绩效水平均呈上升趋势。为此本文提出如下政策建议:一方面,不断提升村镇银行自身建设,包括:增强吸储能力、扩大抵押品担保范围、开展中间业务、加强信贷风险与流动性风险管理;另一方面,优化村镇银行外部环境,包括:发挥财政政策以及税收政策支持力度;尽快解决村镇银行结算难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