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阳霉素治疗后血管畸形的血管构型及细胞收缩表型改变

来源 :武汉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mn1970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血管畸形是婴幼儿常见的先天性血管发育异常性疾病,现代研究认为胚胎期血管发育的紊乱是其可能的病因。目前多采用病变内注射药物硬化治疗或硬化与手术联合治疗血管畸形,已取得良好效果。但对于硬化治疗机理的研究多集中于药物的致纤维化作用以及内皮细胞的改变,对于血管系统的另一重要细胞组成——周细胞在血管畸形发病机制中的作用以及对硬化治疗的反应仍缺乏认识。本实验试图通过免疫荧光双重染色和激光共聚焦技术观察正常组织、未经治疗的血管畸形以及平阳霉素病变内注射治疗后不同时间段的血管构型、周细胞/内皮细胞比例和毛细血管直径的改变,以及血小板衍生生长因子蛋白表达对周细胞收缩表型的影响,从周细胞角度探讨平阳霉素治疗血管畸形的作用机制。实验分为两部分: 实验一 平阳霉素注射前后血管畸形细胞数量及血管构型的改变 目的:观察正常组织(A组)、未经治疗的血管畸形(B组)以及平阳霉素病变内注射治疗后1周(C组)、1月(D组)、3月(E组)的血管构型、周细胞/内皮细胞比例变化以及毛细血管直径的改变,探讨周细胞在血管畸形发病机制中的作用以及平阳霉素治疗对血管构型的影响。 方法:收集正常对照上唇组织和平阳霉素治疗前后血管畸形标本共50例,其中A组8例、B组10例、C组8例、D组15例、E组9例,采用免疫荧光双重染色和激光共聚焦技术观察血管构型,检测周细胞/内皮细胞比例和毛细血管直径。 结果:(1)细胞形态及血管构型观察:A组内皮细胞具有连续性,而周细胞呈间断分布。两种细胞间距离较近,可见周细胞伸出细长胞浆突起与内皮细胞相连并包绕管腔。B组毛细血管形态不规则,内皮细胞呈梭形,管腔大小不一致,周细胞数量较少,部分管腔外无周细胞覆盖,内皮细胞-周细胞间距离增加,少有周细胞胞浆突起与内皮细胞相连。C组内皮细胞肿胀呈不规则形,管腔缩窄,周细胞数量少量增加,呈多边形,但胞浆突起较短。D组内皮细胞数量较少,形
其他文献
20世纪80年代,现代平面设计传入我国,历经30多年的发展,已经取得了很大的成绩。但是相比于国外,我国的平面设计水平还存在一定的差距。而我国传统书法与平面设计之间存在着一
目的探讨情感支持性照护护理在重型肝炎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择2018年5月~2019年10月期间我院收治的98例重型肝炎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根据护理干预方式的不同分为A组(常规
目的分析腹腔镜胆囊切除术在慢性胆囊炎伴胆囊结石患者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我院2017年3月到2019年5月收治的72例慢性胆囊炎伴胆囊结石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根据治疗方法的不
相对于晶态镁合金,镁基金属玻璃因其高强度、耐腐蚀性等特性,近年来引起了人们的普遍关注。然而它较低的玻璃形成能力及室温脆性却是其走向工业应用的瓶颈,因此该领域的研究
目的:分析早产低体重儿(preterm low birth weight,PLBW)母亲唾液中主要牙周致病菌,即牙龈卟啉单胞菌(Porphyromonas gingivalis,Pg)、福赛坦氏菌(Tannerella forsythia,Tf)、齿垢密
腹部手术后早期肠梗阻在临床上发生率较高,如果不及时进行非手术治疗和护理,就可导致再次手术。我院2009年10月-2011年10月对49例腹部手术后早期肠梗阻的患者给予中西医结合治
龋病是口腔常见病和多发病,变形链球菌是口腔中最主要的致龋菌,菌斑是变形链球菌赖以生存和发挥致龋作用的致病环境。以往有关研究认为:龋病的发生发展是电化学腐蚀过程,与菌斑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