腹腔镜联合胆道镜微创保胆息肉摘除术的临床应用

来源 :山东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yuswe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探讨腹腔镜联合胆道镜在保胆息肉摘除术的临床应用方法及临床价值。[方法]选取2009年3月至2014年1月间于我院行腹腔镜联合胆道镜微创保胆息肉摘除术的患者242例为保胆组,并选取同期于我院行腹腔镜胆囊切除术的胆囊息肉样病变(PLG)患者96例为LC组,分析采取不同术式治疗的两组患者临床资料(如年龄、性别、病程、PLG直径、合并症、病理类型、手术时间、出血量、术后排气时间、下床活动时间、术后住院时间、住院费用、并发症、胆总管宽度、症状分级、生存质量等),采用统计学方法对两组患者各临床观察指标进行对比分析,总结腹腔镜联合胆道镜微创保胆息肉摘除术治疗胆囊息肉的临床疗效,并结合国内外相关文献探讨该术式临床应用价值。[结果]LC组和保胆组患者PLG病理结果比例由多到少依次胆固醇性息肉(70.83%,71.90%)、腺瘤(17.71%,17.36%)、炎性息肉(6.25%,6.61%)、腺肌症(3.13%,2.89%)、纤维上皮性息肉(2.08%,1.24%)。LC组与保胆组各病理类型比例差异均不明显,在统计学上均无意义(P>0.05);保胆组患者手术时间(53.48±13.08)min、下床活动时间(11.45±2.08)h、术后住院时间(4.24±0.94)d、住院费用(12.85±2.15)千元等指标与LC组患者相应指标(45.31±14.19)min、(12.35±2.16)h、(4.38±1.02)d、(12.34±2.08)千元间差异均不明显,在统计学上无意义(P>0.05);保胆组患者术中出血量(10.0±2.75)ml、术后排气时间(16.34±2.64)h、并发症发生率(2.07%)均低于LC组患者(22.5±5.25)m1、(22.64±2.67)h、(3.12%),在统计学上有意义(P<0.05);保胆组患者术后胆总管宽度(5.92±0.51)mm明显小于LC组患者(8.21±0.42)mm,组间差异在统计学上有意义(P<0.05);保胆组患者远期症状分级Ⅰ级比例(85.54%)明显高于LC组患者(67.80%),而其Ⅱ级(13.22%、Ⅲ(1.24%)明显低于LC组患者(22.03%)、(10.17%),以上组间差异均在统计学上有意义(P<0.05)。[结论]腹腔镜联合胆道镜微创保胆息肉摘除术治疗PLG安全、有效,具有创伤小、术后恢复快、患者出血少、术后肠道功能恢复快、远期症状缓解程度高、生存质量高等优点,在保留胆囊功能的同时,避免了因胆囊切除引起的一系列临床症状及风险。作为临床治疗PLG的一种新兴术式,腹腔镜联合胆道镜微创保胆息肉摘除术临床应用价值较高,在严格把握其手术适应症及禁忌症的前提下,值得在临床实践中推广应用。
其他文献
随着我国环境管理模式的转变,近年来工业污染第三治理再次受到热议。本文通过梳理污染第三方治理模式,深入探讨发展环境污染第三方治理对我国环境管理模式转型的影响与意义,
环境应急管理是环境综合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是防范和处置突发环境事件的最后一道防线。加强环境应急管理工作必须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探索建立适合中国国情、体现时代精神、
病态建筑综合症的原因与解决方法CausesandCuresoftheSickBuildingSyndrome正在改变生活方式每周开始的早晨,成千上万的人正在步行、驶车、乘火车或飞机或公共汽车、地铁,急急忙忙赶往他们工作的地点,在那里他们将度过一
中国进入了21世纪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新时期,在实现经济持续快速发展的同时,忽略了用政治体制改革推进民生建设的问题。目前社会最大的矛盾聚集在民生问题,特别是农村社会保
学术界关于中日王权礼仪的比较性研究基本处于零散的起步阶段,中日学者因各自研究立场的不同,对这一问题的看法也有诸多差异。但是,双方的研究都是基于日本律令制国家政权是
一般认为,语气词"呀""哇""哪"是"啊"的共时变体。其实"啊"的音变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呀"和"哪"作为独立的语气词在"啊"产生之前就已存在,而"哇"迟至清末才出现。文章全面
目的:探讨复方聚乙二醇电解质散与甘露醇在结肠镜检查前肠道准备的效果。方法:选择符合口服用药的结肠镜检查患者187例,随机分成两组:A组93例,口服复方聚乙二醇电解质散;B组9
<正>当前,加强企业碳资产管理体系的构建研究是大势所趋。从构建碳资产管理体系来说,应该涵盖"低碳化"的配套政策和发展规划、碳足迹评估体系和碳业务创新体系几大方面。在政
<正>社会治理理论是20世纪90年代西方国家流行的一种社会管理理论,21世纪初开始引起国内学者的注视。尽管国内学术界对社会治理的理论认识还存在一定分歧,但对社会治理的基本
随着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教师对于教育质量提高的重要性不言而喻。在快节奏的今天,如何把教师从“效率至上”的机械运转及由此带来的精神困顿中解放出来,成为了学校所要重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