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加强预算监督是适应当前公共财政发展趋势和预算透明要求的重大战略决策。人民代表大会制度作为我国的根本政治制度,各级人大及其常委会对政府预算活动进行监督管理,不仅是宪法和法律内在要求的,同时也是代表人民依法管理和监督国家公共资源的重要途径和有效形式,因此,进一步加强人大预算监督、提升监督实效的理论研究和实践探索具有重要的意义。经过不断发展,我国人大预算监督不断进行制度创新、完善预算制衡机制,在人大预算监督法规日趋规范、人大预算审查力度日益强化、人大预算监督范围日渐扩大、人大预算监督能力日趋增强、人大预算审查方式日益多样等方面取得了较大进展。但囿于法律体制不健全、责任追究制度的缺失、信息公开透明度不够以及审批程序不科学等原因,目前也存在着人大公共预算监督法律法规的不完善、人大预算编制过程的不科学、人大预算审批过程的不规范、人大预算执行过程监督有效性的不足等问题。为有效研究人大预算监督的完善,应运用规范分析方法、实证分析方法以及比较分析方法等方法,并在借鉴国外先进预算监督经验基础上,从完善预算法制建设,授予人大对预算草案的修正权、规范预算年度;规范预算编制草案,适当延长预算编制时间、提高和保证预算编制质量、细化预算编制;提高预算审批质量,扩充审查时间、完善审批程序、发挥专门的预算审查机构的作用、提高预算监督人员的职业性和专业性;加强预算执行刚性,规范人大对预算调整的监督、扩大人大公共预算监督的范围、加强人大对预算执行的决算审查;健全相关制度建设,增强审计的独立性、建立人大对预算违规行为的惩戒机制、预算公开透明化等方面来加强人大预算监督建设。本文的创新点在于从管理学的角度对人大预算监督实效现状、原因进行探析,并提出了较为系统全面的实效提升对策与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