跨国公司技术战略的国际政治经济学分析

来源 :南开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kong26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随着知识经济、网络经济和经济全球化时代的到来,跨国公司在技术方面采取的全球战略日益受到全球的关注。作为技术进步和技术战略的主要载体,跨国公司的合理战略调整和组织结构变化,将发展中国家的经济纳入自己的全球战略安排之中。发展中国家科研水平相对落后,科技人员匮乏,科研资金短缺,技术设备陈旧,科技实力与发达国家相差很大,往往呈现出经济技术方面对发达国家的依附。发展中国家能否跟上世界先进技术的发展直接影响着他们的经济发展水平。因此,分析跨国公司与发展中国家的技术关系,寻找一条切实可行的技术进步途径在短时间内缩小与发达国家之间的技术、经济差距,对于发展中国家来说意义是十分重要的。 本文试图吸收和借鉴中心外围理论的思想方法来分析两者之间的互动关系,突破了原有理论观点的思维模式。本文认为,一方面,跨国公司极力维持并不断强化自己的技术中心地位,发展中国家成为技术的外围甚至边缘,两者之间相互是矛盾对立的。但另一方面,跨国公司的发展,其利用技术战略谋取利润,离不开发展中国家;发展中国家引进先进技术,又无法撇开跨国公司,两者之间又有不可分割的依赖关系。这样,尽管文中采用中心外围理论的思想方法来分析跨国公司技术战略,但并不是简单地全盘接受中心外围理论的结论。本文认为在经济日益全球化的今天,发展中国家应该在开放的国际环境下,认真分析国际局势,寻找切实可行的发展途径。这也是本文的创新之处。 本文第一章为简要介绍了跨国公司的发展情况,以及迄今为止国内外学者对跨国公司技术战略的研究成果,并对中心外围理论作了简要的介绍。第二章阐述了发达国家与落后国家经济联系的机制,说明了世界经济联系形式的发展与变化,提出技术输出的制度保障。第三章对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的经济结构进行了对比,具体阐述了跨国公司技术战略的内容。第四章提出了发展中国家技术进步的途径——自主创新,并以中国汽车行业为例说明了自主创新的重要性和可行性。本文的重点在第三、四章。
其他文献
2004年6月26日,十国集团中央银行和银行监管当局签署了《统一资本度量和资本标准——修订框架》(通称为新巴塞尔协议,BaselⅡ)。新协议代表了先进的监管理念和发达国家银行逐渐
金融国际化正在把国家、地区裹挟到经济全球化的大潮中来。在金融国际化进程中,无论是发展中国家,或者是新兴工业化国家,还是发达国家,都无不受到金融国际化的冲击和影响,其影响利
本文着重分析英、德、美各国的国家创新体系,通过比较找出我国国家创新体系中存在的问题并提出相应的改进措施。国家创新体系是由与知识创新,技术创新相关的组织机构和社会单元
境外经贸合作区在我国政府的统筹指导下,在境外有条件的国家或地区建设或参与建设的基础设施较为完善、产业链较为完整、带动和辐射能力较强、影响力较大的工业、农业或服务业
很多人都可能感到奇怪,为什么一个积弱积贫,连吃饭都非常困难的中国,在短短几十年间,就创造了如此令全世界刮目相看的奇迹?  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时,中国是世界上最贫穷落后的国家之一。毛泽东同志曾感慨地说:“现在我们能造什么?能造桌子椅子,能造茶碗茶壶,能种粮食,还能磨成面粉,还能造纸,但是,一辆汽车、一架飞机、一辆坦克、一辆拖拉机都不能造。”  而如今,新中国不仅成功解决了近14亿人的温饱问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