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进入到社会转型期的中国,城市形态正在发生日新月异的变化,城市中的居住形态也在不断的动态演变。而城市中人口聚居的物质载体——旧居住区,也应该协同城市发展的需要,做出相应的转变来满足城市居民日益增长的改善性需求。在这样的大背景之下,以“自下而上,从小到大”的方式促成城市的更新,藉此实现经济的精明增长和环境的可持续发展。或许才是一条正确的城市振兴道路。
对于城市中的居住环境而言,从80年代开始席卷全国的大规模、一次性集合住宅的建设浪潮彻底格式化了我们的故园环境,其成就是人均居住面积和居住水平都在这个时期有了大幅度的提升。但经过多年的使用,人们逐渐意识到这样的物质环境实际上已经束缚了居住环境的发展,出现了层出不穷的问题。对于城市当下已被定型了的物质环境,再次简单的采用推到式重建方式是不可取的。我们应当借鉴西方国家此前的教训,在城市旧居住区的居住环境问题真正爆发之前,对症下药,避免这些旧居住区成为下一个倒下的“帕鲁伊特·伊戈”。
本文最主要的目的是为了探索城市中旧居住区环境的更新之道。通过对一个典型的城市居住小区—成都市棕北小区的现象研究,总结成都市主城区内城市居住形态的现状特点,推导居住环境问题出现的成因,造成的影响以及与之对应的解决措施。进而提出针对城市居住区户外环境的具体的更新构想。本文的结论认为,居住环境的更新必须结合居住形态的不断变迁,避免就改造论改造的解决问题方式。同时认为改造的过程不能一蹴而就,是一个长效的行为。而采取措施,充分调动居民的积极性是更新不断持续的重要保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