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从近几年中国国家队参加的世界大赛取得的成绩不甚理想,虽然职业篮球联赛(CBA)和大学生篮球联赛(CUBA)等级别的篮球联赛发展越来越好,但是国家队青黄不接的事实已经预示着我们已经把眼光放的长远一点。当今社会的发展,对篮球后备人才的培养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同时意味着我国篮球人才的储备面临着新的巨大挑战。评判一个国家的篮球竞技运动水平的高低关键看这个国家篮球运动的后备人才,要想在篮球运动中走在前端离不开一定量的篮球储备人才的培养。从篮球运动的发展历程来看,保证篮球运动的可持续性发展以及发展壮大篮球运动的关键都在于加强少年篮球后备人才的培养。本研究以深圳市少年篮球运动员培养机制为背景,结合新时期对培养篮球后备人才所提出的要求,以少年篮球运动员培养的机制类因素为切入点。主要运用逻辑分析法、专家访谈法、文献资料法、数理统计法、问卷调查法等研究方法对深圳市少年篮球运动员的培养机制进行分析,通过分析找出当前深圳市少年篮球运动员培养机制的问题所在,并提出建设性意见,为深圳市篮球后备人才的培养提供理论依据。研究表明:目前深圳少年篮球运动的培养机制存在着生源有限的情况,运动员普遍存在“学训矛盾”;教练员队伍年龄结构合理,但都是由在校老师担任,缺少专职教练员的存在;选材机制不够完善,没有统一合理的选材方法;在日常训练中,少年篮球运动员缺乏有针对性的专项训练内容和方法、专项训练量和强度不足、训练目标不明确、训练时间安排不合理等问题;由于少年篮球运动员的年龄特殊性,针对这一特性可以设置与之相符合的特殊比赛规则。但是赛事过少,运动员每年参加的比赛场次有限;激励机制缺失,而在后勤保障方面,各学校普遍经费短缺、软硬件设施缺乏或不健全、后勤医疗、保险、营养保障不足,使得少年篮球运动员得不到更好的发展。培养机制不能统筹全局,不能很好的将少年篮球运动员息息相关的因素与竞赛、训练、保障等方式有机的糅合到一起,少年篮球运动员培养机制在运作中阻力重重,仍然没有形成一个良性的少年篮球运动员培养氛围。经过分析研究,本研究提出建议:建立选材标准,规范选材方法,选材的指标的制定上应结合深圳市当前的实际情况及特点,吸取其他地区的经验,增减测试指标,同时继续创新测试指标;提高教练员的专业水平,建立合理训练竞赛机制,以高强度、科学化的训练方法进行培养,通过参加各类比赛进一步提高他们的技术能力和战术修养,从而科学化的培养出足够优秀的篮球后备人才;构建全面灵活的激励机制,要通过内外部激励机制的逐步完善,提高少年篮球运动员培养的质量;完善保障机制,解决后顾之忧,在少年篮球队建设方面加大经费投资,改善软硬件设施,从而使少年篮球运动员拥有良好的训练和比赛环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