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我国幅员辽阔,乡镇量大面广,由于区域社会经济发展水平梯度差异及乡镇的内生本底状况、外部宏观环境各异,乡镇发展呈现出鲜明的地域性、多样性与复杂性特征。黄陂区是武汉市人口最多、面积最大、生态最好的地区,其县域范围内的乡镇发展一方面呈现出显著的空间分异特征,另一方面空间上邻近、社会经济等属性相近的乡镇逐渐集群发展形成空间聚类单元。为了有效引导黄陂区乡镇差异化发展,必须因地制宜,区别对待,合理划分乡镇空间聚类类型并提出针对性的发展路径,以为黄陂区及更大区域层面的乡镇发展提供有益参考与借鉴。本文以武汉市黄陂区为研究范围,以其行政边界范围内的16个乡镇作为研究对象,运用空间聚类分析方法,判别黄陂区现有乡镇空间聚类类型,提出差异化发展路径。研究遵循“基础研究-现状剖析-类型判别-路径优化”的逻辑主线,全文主体内容分为四大部分:第一部分通过阐述与本课题相关的基本概念、理论基础及国内外研究概况,明确研究主体及研究内容。第二部分在梳理黄陂区县域面上乡镇发展总体概况的基础上,结合2014年黄陂区16个乡镇的量化数据客观描述其在空间区位、资源禀赋、经济产业、社会发展四个方面的空间分异典型特征,并进一步揭示不同空间聚类雏形的共性发展问题。第三部分从空间区位、资源禀赋、经济产业、社会发展四个维度确定4大因素族、12个因素层、19个指标因子构建乡镇空间聚类判别指标体系,并借助SPSS19.0、ArcGIS10.0平台,运用空间聚类方法,将四维度叠加下的黄陂区乡镇综合划分为三大空间聚类类型,即:南部都市辐射型、中部综合驱动型、北部生态拉动型。第四部分针对上述三大乡镇空间聚类类型,结合乡镇空间分异现状特征和共性问题,分别从目标功能定位、产业发展路径、人口转移路径、空间发展路径、交通设施引导路径等核心层面提出针对性的发展路径,以促进乡镇差异化的城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