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了解孕中期初产妇母乳喂养知识和自我效能感现状,探讨基于行为分阶段转变理论的健康教育对初产妇母乳喂养知识、自我效能感以及纯母乳喂养率和母乳喂养持续时间的影响,为今后改善初产妇的母乳喂养行为健康教育模式提供借鉴。方法:本研究分两部分实施。第一部分:通过方便取样法,选取2017年3月在某省某市某三级甲等综合医院门诊产检并选择在该院分娩符合纳入和排除标准的180例孕中期初产妇作为研究对象,应用《一般情况调查表》、《母乳喂养知识问卷》和《母乳喂养自我效能量表》,调查母乳喂养知识、母乳喂养自我效能的现况及自我效能的影响因素分析,为后期实施干预研究提供参考依据。第二部分:于2017年5月,从基线调查的180例初产妇中按随机数字表法选取符合纳入和排除标准的130例作为干预对象,再利用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各65例。对照组接受传统的母乳喂养健康教育指导,试验组在传统健康教育指导的基础上给予基于行为分阶段转变理论的母乳喂养健康教育。对照组分别于产前、住院期间和出院后三个阶段实施常规母乳喂养健康指导,试验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从干预的时间、频率、强度、内容形式和方法等多方面介入,将母乳喂养行为过程根据行为分阶段转变理论划分为5个阶段,分别以孕中期、孕晚期、分娩期、产褥期直至产后6个月的母乳喂养行为变化阶段的不同需求及心理变化为依据,制定与不同行为转变阶段相匹配的母乳喂养支持方案。分别评价两组初产妇在干预前、产后第3天、第42天和第6个月的母乳喂养知识、母乳喂养自我效能以及产后第3天、第42天和第6个月三个不同时间点的纯母乳喂养和母乳喂养率。结果:1.横断面研究结果:孕中期初产妇的母乳喂养知识、母乳喂养自我效能得分分别为8.23±2.55分、83.97±12.08分,母乳喂养知识母乳喂养自我效能处于中等水平,都有待提高。其中预计的分娩方式、预计产后喂养方式、是否自觉产后母乳充足和母乳喂养知识是影响初产妇母乳喂养自我效能的主要因素。2.随机、对照、非盲实验研究结果:(1)基线调查结果:干预前两组初产妇的一般资料、母乳喂养知识、母乳喂养自我效能得分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初产妇具有可比性;(2)两组初产妇母乳喂养自我效能结果显示:通过组间比较和重复测量方差分析,产后第3天、第42天和第6个月试验组初产妇的母乳喂养自我效能得分以及技能和内心维度得分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3)两组初产妇母乳喂养知识结果显示:通过组间比较和重复测量方差分析,产后第3天、第42天和第6个月试验组初产妇的母乳喂养知识得分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4)两组初产妇母乳喂养率结果显示:通过组间比较,两组初产妇,产后第3天的母乳喂养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产后第42天、第6个月的母乳喂养率试验组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5)两组初产妇纯母乳喂养率结果显示:通过组间比较,产后第3天、第42天和第6个月试验组初产妇的纯母乳喂养率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1.现况调查结论:孕中期初产妇的母乳喂养自我效能处于中等水平,其中预计的分娩方式、预计产后喂养方式、是否自觉产后母乳充足和母乳喂养知识是影响初产妇母乳喂养自我效能的主要因素。2.随机、对照、非盲实验研究结论:(1)基于行为分阶段转变理论的母乳喂养健康教育可有效提高初产妇的母乳喂养知识和自我效能水平,帮助初产妇建立科学的母乳喂养行为。(2)基于行为分阶段转变理论模型的母乳喂养健康教育能够提高初产妇的母乳喂养率和纯母乳喂养率,从而改善母乳喂养现状,提高母婴健康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