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特征价格模型的城市公共设施对商品住房价格影响研究——以武汉市为例

来源 :华中科技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gf_lucky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城市商品住房价格的形成与影响因素一直是学术研究的焦点,城市公共设施作为为城市提供社会服务且具有正的外部效用的设施,对周边的商品住房价格具有积极的影响。然而针对公共设施对于商品住房价格的影响,学术界一般侧重于定性的分析,缺少定量化的研究。本文通过搜集武汉市商品住房小区的样本数据,利用特征价格模型,在可达性、设施密度、区位差异三个方面研究了公共设施对于商品住房价格的影响,具有较好的理论意义和实践价值。  首先,论文总结了商品住房的特征及商品住房价格的本质,商品住房价格的影响因素。随后分析了公共设施的属性,公共设施对商品住房的价格的影响途径进行了研究。  第二,系统的介绍了特征价格模型。包括特征价格模型的理论基础、特征价格模型的相关变量、模型的函数形式、模型的估算方法、模型的检验等。  第三,通过搜集的武汉市商品住房的样本数据,从三个方面定量的分析了公共设施对于商品住房价格的影响。即公共设施的可达性、公共设施的规模、公共设施的区位差异三个方面。  在可达性方面:距离城市中心距离、到达最近办公设施距离、到达最近公园的距离、到达最近教育科研设施的距离、到达最近行政中心的距离、到达最近文化娱乐设施的距离、到达最近体育设施的距离、到达最近湖泊水系的距离等因素对于商品住房价格具有显著性的影响。  在设施密度方面:到达城市中心的距离、商业设施密度、文化娱乐设施密度、1000米以内是否有示范中学、行政办公设施密度、公园密度等变量对于商品住房价格具有显著性影响。  在区位差异方面:通过研究发现,在不同的区位条件下,公共设施对于商品住房价格的影响具有不同的显著性。  最后,针对研究结果,对公共设施主导下的城市开发提出了相关的政策建议。
其他文献
瑰丽多姿的西北地区是华夏文明的重要发祥地,地域广博,民族众多,当地民居经过时间长河的大浪淘沙逐渐形成了特色鲜明的聚落形态、建筑风格和营造技术。当前建筑界两大思潮“
成都市作为准一线城市,城市综合体的保有量和商业收益居全国前列,其建设规模和速度也日益加大,在这样高速的建设浪潮中,部分城市综合体由于缺乏前瞻性的设计策略和评价体系,
传统民居不仅是人类为遮风避雨所建的居住场所,更是长期以来与自然环境、社会环境不断磨合,而形成的智慧结晶,其即包含着技术营造经验,又蕴含着生态哲学思想和文化积淀。我们
在经济全球化、科技社会化、知识资本化的背景下,我国高新区不仅是实现新型工业化、推进和谐城市化的重要载体,也是实现“自主创新”国家战略的重要支撑。经过20多年发展,我
轨道交通站点周边地区和城市中心区在分类等级、人流集散、区位优势、用地特性、城市外部空间形态等特性方面具有相似性和一致性的特点。国内外许多建设副中心的成功实践经验
在经济、文化全球化和城市快速发展的背景下,城市更新作为一种城市发展的调节机制正以空前的速度和规模在全国各地展开。具有悠久的历史的老城在更新中凸显出传统风貌消失、
本文分析了我国开发区当前普遍存在的土地不集约利用的现状,回顾了我国开发区的发展历程和土地利用特征、土地集约利用的概念与研究成果、我国土地政策的历年变迁和当前的土地
我国是目前世界上人口老龄化速度最快的国家之一,作为发展中国家,同时面临着发展问题和人口老龄化问题。继北京、上海等大城市相继进入老龄化社会后,一些中小城市也正大踏步
近10年来,在国内外重大体育赛事和全民健身双重因素的推动下,全国各地建设了一批优秀的高原体育训练基地,尽管如此,目前我国高原训练基地的发展还存在着许多问题,盲目建设造
全球气候变化异常,雾霾、酸雨、极端炎热与寒冷气候的出现,导致现今人们生活环境自然灾害不断。为了应对这些极端现象,研究微气候环境就显得尤为重要。随着城市化的进程加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