U及U-Nb合金氢化物成核长大的影响因素研究

来源 :中国工程物理研究院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mt156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铀及其合金材料在核能和国防工业领域中有重要的应用。金属铀具有很高的化学活性,在氢气氛环境中易发生氢化腐蚀。铀的氢腐蚀是一种特殊的点状腐蚀,氢腐蚀表面破裂,导致材料表面完整性缺失和力学性能降低。另外,氢腐蚀反应产物极易自燃,氢化物粉末往往会形成放射性气溶胶并污染环境。铀及铀合金的氢化腐蚀被认为是工程应用中的重要危害之一,因此,无论是从工程应用还是基础研究层面考虑,关于铀的氢腐蚀行为、机制和影响因素的研究都具有重要意义。从20世纪40年代以来,铀与氢的反应始终被相关研究工作者重点关注,铀的氢腐蚀研究内容主要涉及氢化动力学、组织形貌学和表面科学。影响铀材料氢化腐蚀的因素包括温度、氢气压力、杂质气氛等环境因素和材料表面氧化层、杂质元素、晶界、孪晶、相界面、夹杂物和残余应力等材料学因素。由于金属铀氢点状腐蚀特性,其氢化物的形核长大一直是相关研究的热点。目前虽已取得相当的研究成果,但是对金属铀氢腐蚀的影响因素研究仍不深入,也不全面,其中,经历不同条件热处理后金属铀及其合金的氢腐蚀行为会发生怎样变化,变化趋势是否一致,成因是什么,以及金属铀经过变形后其氢腐蚀行为是否会受到影响等问题都尚未得到解决。另外,铀及其合金的氢化物初始形核影响机制还一直存在争议,对氢化物的生长机理还未形成清晰的认识。而对U-Nb合金的氢腐蚀问题,已开展的相关研究工作更是十分有限。根据以上所述,本文以金属铀和U-Nb合金为研究对象,分别针对不同热处理态(淬火(WQ)、空冷(AC)、炉冷(FC))和不同应变状态(1.5%、4%、10%拉伸、压缩)金属铀及400℃时效U-Nb合金的氢腐蚀行为特性开展了系统性的研究工作,重点关注了铀及U-Nb合金微观组织结构和应力的协同作用对氢化物成核、扩张的影响规律及机制,特别是对铀及铀合金氢化物生长微观机制进行了深入的讨论,取得了一系列有意义的研究结果。本文得到主要结论如下:(1)揭示了金属铀氢腐蚀坑深度与直径的比值随热处理和应变条件的变化规律,具体表现为:热处理态WQ>AC>FC,压缩变形1.5%<4%<10%,拉伸变形情况下则无明显差异。同时阐明了上述变化规律的原因,即热处理和变形处理改变了材料内部的组织结构和应力分布,相同条件下氢化反应后,各状态下金属铀氢腐蚀坑的扩张方式存在明显差别,主要为:高温热处理后随着冷却速率的加快,材料内部形成的孪晶数量增多,同时累积更大的应力,导致氢化反应造成的腐蚀坑的深度与直径的比值增大,腐蚀趋向垂直材料表面向其内部扩张;随压缩变形量的增大,材料内部孪晶密度增大的同时产生大量小角度晶界,氢腐蚀坑更易向内部扩张。因此,金属铀的微观组织和应力状态是影响其氢化物长大及扩张行为的关键因素。(2)阐明了金属铀表面腐蚀坑附近氢化物的扩张方式:WQ和低应变量拉伸及压缩状态下金属铀表面较大腐蚀坑周围形变孪晶上出现密集排列的第一类氢蚀点;随着应变量的增大,腐蚀坑周围形成一定面积表面未破裂的膨胀区域。明确了材料微观组织差异对氢腐蚀坑附近区域形貌的影响规律:应变量1.5%时为排列整齐且密集的第一类形核点,孪晶为主要影响因素;拉伸应变量为4%、10%和压缩应变为4%时表现为表面平滑的大面积膨胀区域,孪晶密度大且排列密集,腐蚀坑周围的氢化物沿孪晶扩张,形成表面未破裂的膨胀区域;压缩应变为10%时表现为大量第一类形核点长大结合成的膨胀区域,小角度晶界为主导因素。此外,应变量较小(1.5%)时,氢腐蚀点的临界破裂尺寸较小,随着应变量增大,氢蚀点的临界破裂尺寸也变大。压缩应变为4%时的氢蚀点的临界破裂尺寸最大,腐蚀趋向于沿表面进行。(3)给出了铀氢反应微观组织是U-Nb合金氢化物生长主导因素的结论。400℃中温时效过程中U-Nb合金会出现特殊的针状组织,氢化物沿晶内这些针状组织生长扩张并形成特殊的枝状形貌。在这一温度下,随着时效时间延长,U-Nb合金的组织结构逐渐演变,首先沿晶界和夹杂等处发生相分解,形成双相珠光体组织,相组成由α"相向α+γ1-2转变,晶粒内部由马氏体孪晶转变为针状中间组织继而向双相珠光体转变;氢化物沿着针状组织生长成为枝状氢化物区域,沿着珠光体组织生长为鳞片状氢化物区域。(4)发展了新一代氢化物生长模型—铀氢反应微观孕育期模型。该模型描述了在微观尺度下,铀及U-Nb合金氢化反应过程中反应前沿向前推进的方式,即氢在材料中孪晶、位错、杂质原子等特殊位点处聚集,微观孕育期后达到氢化反应的临界浓度,生成纳米尺度的氢化物,后续长大、结合后导致反应前沿向前推进。根据该模型,虽然金属铀及U-Nb合金在成分和微观组织上存在很大差异,但本质上氢化物的扩张都遵循上述模型,氢在组织中特殊位点聚集,经过一个微观孕育期后,形成氢化物,后续长大并结合,宏观表现为氢化物的成核、长大扩张。通过本论文研究工作,给出了孪晶和应力的协同作用能够促进形核的发生并影响后续氢化物长大方式的证据;发展了铀及铀合金氢化物生长的微观孕育期模型,揭示了铀及U-Nb合金氢化反应机制;丰富了铀及铀合金氢腐蚀数据库,为铀氢腐蚀评价标准的建立提供关键数据,为后续工程上铀及铀合金防腐蚀研究提供了新的实验依据和理论支撑。
其他文献
各类践行钱学森轨迹的先进飞行器涌现,轨迹优化以最大化飞行器航程成为了先进飞行器研究的重要环节。轨迹全程计算方法研究对先进飞行器总体设计中的全局轨迹预测,具有全局物理空间寻优能力、轨迹全航程最优化、发动机模态切换状态优化等重要的物理意义和实用价值。与轨迹分段研究的现状不同,本文关注轨迹全程计算面临的速度域大、空域大、机动强、气动不连续等新特性,研究轨迹全程计算的最优控制方法。调研轨迹计算相关方法的发
多组分材料系统的研究一直是科学与工程界关注的重点之一。相场方法特别是多相物质体系的相场方法已经被实践证实是描述多相物质体系从非平衡态向平衡态演化动力学过程的有效方法之一。Allen-Cahn模型是多组分材料系统建模中比较常用的、而且简单的一种热力学一致模型,但其不能保证相变量所描述的物理量在整个区域上积分后守恒的性质。在本文的第一部分工作中通过对经典的Allen-Cahn模型进行修改,分别添加带有
铀是核工业领域中非常重要的金属材料,但铀在氧气、氢化或潮湿空气等环境介质中极易发生腐蚀,铀材料的腐蚀与防腐蚀一直以来都是核材料研究者关注的热点和重点。采用铌元素合金化后通过淬火处理可以获得铌均匀分布的马氏体铀铌合金,该合金具有优异的抗氧化性能和高密度特性,广泛地应用于核工业中。但是,根据铀铌二元相图,铀铌合金的马氏体为亚稳态组织,在受热情况下会发生铌的再分配进而转变为包含贫铌相和富铌相的平衡珠光体
学位
学位
基于快脉冲的丝阵Z箍缩动态黑腔被认为是一种非常具有前景的X射线间接驱动惯性约束聚变途径。Z箍缩负载可以将脉冲功率装置储存的电能高效地转换成X射线,因而在惯性约束聚变以及高能量密度等离子体物理研究领域有着广泛的应用。对于脉冲功率装置驱动的惯性约束聚变研究而言,多大的驱动能力能产生足够强的辐射来驱动靶丸内爆实现聚变和高增益,不同驱动装置脉冲电流波形和幅度对Z箍缩内爆过程及其辐射特性有何种影响,能否通过
冲击加载下金属材料的塑性变形是物理学、力学与材料学等多个学科领域共同关注的基础科学问题,相关研究在航天航空、汽车工业以及武器研制等领域具有重要的应用价值。从根源上来看,材料的塑性变形是微介观尺度位错等缺陷被外加载荷激活并随时空演化的结果。冲击加载下材料的塑性变形是一个超快动力学过程,变形过程不仅涉及位错等缺陷的大量生成与演化,还涉及应力的急剧增加与松弛。要深入认识这样一个超快动力学过程,需要与之匹
真空弧放电产生的离子种类多,离子电荷态高,而且引出离子流强大,所以广泛应用在镀膜沉积、离子注入、强流离子加速器等领域。特别地,金属氘化物阴极真空弧放电可以提供强流氘离子束,常用作密封中子管离子源,用来产生高产额中子,在石油探井、中子活化分析、无损检测等领域有重要应用。尽管真空弧放电在工业上应用广泛,而且研究已有一百多年的历史了,但直到现在,真空弧放电过程还没有被完全理解。而且研究人员的关注点基本都
学位
在聚变堆结构材料表面制备阻氚涂层是降低氚渗透造成的材料损伤以及放射性危害,维持氘氚燃料自持循环的有效途径之一。钒合金具有优良的高温力学性能和低活化特性,是聚变堆中候选的结构材料,但氢同位素在其中的渗透率远高于其他候选结构材料(RAFM钢、SiCf/SiC复合材料),并易形成氢化物。采用“基体渗铝+氧化”制备的以富Al合金为过渡层、Al2O3膜为外层的铝化物阻氚涂层体系具有化学性能稳定、自修复能力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