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2008年金融危机以来,世界贸易疲软,国际大宗货物市场需求端购买力不足等原因导致航运业持续低迷,航运需求下降,一方面凸显了造船业产能过剩的问题,另一方面导致新船订单减少,船价下跌,全球造船业的衰退,大量船厂因无订单或资金链断裂而倒闭。造船业亟需进行供给侧结构性改革,通过结构调整与转型升级达到去产能的目的。当前形势下,同业竞争加剧,各船企为保证存活竞相低价接单,盈利水平不断下滑。为改善经营状况,各船企需提升管理能力,尤其是生产计划管理能力,以提高生产效率、降低成本。因此,对造船业生产计划进行研究具有十分重要的理论和实践意义。现代造船业是劳动、资金及技术密集型产业,拥有产品结构复杂、建造周期长、多工作多工种交叉作业等特点。船舶的生产过程是个复杂的综合过程,并行项目之间、项目内各阶段之间、各专业之间、各生产工厂之间、工厂内部各工序之间均存在复杂的协同及制约关系。船舶建造生产计划管理的水平决定了船企协调、控制复杂生产活动的能力。虽然近年来国内外学者对船舶建造生产计划的研究不断深入,提出了各种先进理论、高效的体系,但仍有大量船企未认识到生产计划管理的作用,导致生产计划管理在船舶建造过程中未发挥最大作用。在严峻的行业环境下,船企应重视生产管理对生产活动的指导意义,并加以活用以提高企业的竞争力。本文首先对生产计划的概念及精益生产理论、约束理论进行了系统阐述;其次,对DY造船公司生产计划体系进行了分析,通过现场调研,指出组立工厂生产计划在制定及执行中存在的各种问题,如负荷计算不准确、各车间计划关联性差、工程节点管控不足等,并挖掘产生以上问题的原因;最后,通过查阅文献,参考借鉴国内外同业的先进经验及方法,并进行定量分析,对组立工厂生产计划体系提出优化方案和保障措施。在生产计划管理方面,一是通过选择合适的参数进行负荷计算,提高实行计划准确性,二是优化关键工序作业计划排程,三是根据各车间产品的需求关系优化计划编制逻辑,四是通过强化工程节点管理,确保计划顺利执行。在保障措施方面,一是获得管理层对新计划体系的支持,二是培养专业化、复合型管理人员,设置全技员岗位,提高管理的灵活性,三是制定科学的考核、激励制度,四是优化现有系统,为新计划体系提供信息系统保障,五是提高管理者对新计划体系的认识,统一管理理念。通过对DY造船公司组立工厂生产计划的研究,一方面提升组立工厂生产计划管理水平,以提升生产效率、降低生产成本,提高公司的竞争力;另一方面,探寻实用且高效的生产计划体系改善的研究思路与设计方法,对本公司其他工厂甚至是其它的类似船企有所启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