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背景:广州市政府认为承办2010年亚运会,是推动广州市乃至广东省经济、社会全面发展以及加快体育事业发展的一次难得机会,是广州进一步完善城市基础设施、全面提高城市管理和服务水平、全力打造“宜居”和文明城市、提升城市综合实力和国际影响力的重大契机。广州亚运会遗留了一大批亚运场馆,如何利用好亚运场馆是一大世界性的难题,面临如何高效提供体育公共服务的问题,面临如何创新亚运场馆运营管理模式、搭建体育产业发展平台、拓宽全民健身空间等问题。随着广州市委、市政府2011年7月审议出台《广州亚运场馆赛后利用总体方案》,以及广州市体育局2011年9月审议出台《市属亚运场馆赛后利用方案》,急需构建与之相关配套、合乎实际的赛后利用绩效评价指标体系来对亚运场馆的利用绩效进行评价、评估,以准确了解亚运场馆赛后利用经营管理、规划方案实施进程等情况,特别是了解其为社会、广大市民提供公共服务的数量与质量,为准确分析亚运场馆赛后利用的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环境效益提供参考、判断依据。 目的:本研究以天河体育中心为个案研究,试图构建后亚运天河体育中心利用绩效评价指标体系,并对指标体系各评价指标的含义进行科学说明,对其应用方法进行演示,对其应用效果进行实证,以建立一套切实可行的评价指标体系,为亚运场馆赛后利用的科学分析提供方法和依据。 方法:本研究采用理论研究与实证分析相结合的方法,抽象与具体分析相结合的方法,定性分析与定量分析相结合的方法,微观分析与宏观分析相结合的方法,具体运用的研究方法主要有文献资料法、德尔菲法(Delphi)、实地观察法、访谈法、逻辑分析法和数理统计法。 结论:1.后亚运天河体育中心评价指标体系构建的原则主要有:可行性原则、可操作性原则、完备性原则、系统性原则、目的性原则、科学性原则、简单性原则、针对性原则、可比性原则、灵敏性原则、规范性原则、实践性原则。 2.后亚运天河体育中心利用绩效评价指标体系一级指标是由社会效益、经济效益、场馆建设、运营管理一共四个组成;二级指标是由竞技体育服务、群众体育服务、场馆社会影响、周边环境效益、内部财务指标、对外拉动效应、场馆硬件、场馆软件、人力管理、制度管理、设备管理、市场管理一共十二个组成;三级指标是由为竞赛表演提供服务、为竞技后备人才培养提供服务、为专业运动队提供训练场地设施服务、全民健身服务、休闲娱乐服务、学校体育服务、体育文化教育服务、城市精神传播服务、公众集会服务等三十六个组成;能够较为全面地对天河体育中心每周期(通常为一年)利用绩效情况进行评价,客观反映经营管理成效。 3.后亚运天河体育中心利用绩效评价指标体系一级指标权重排序依次是社会效益、经济效益、场馆建设、运营管理;二级指标权重的排序依次是内部财务指标、群众体育服务、场馆硬件、对外拉动效应、竞技体育服务、场馆软件、场馆社会影响、周边环境效益、人力管理、设备管理、制度管理、市场管理。 4.后亚运天河体育中心利用绩效评价指标体系的评价方法主要分为两步,第一步是由评估单位将评价内容向受评单位进行发放,要求在规定的时间内根据评估周期内(通常为一年)天河体育中心利用绩效实际情况完成自评工作,并向评估单位反映评估结果;第二步是评估单位根据评价目标,组织评价内容领域内的专家,对天河体育中心利用绩效进行实地考察、复评、审查、对比与总结,并向受评单位反映总评结果、提出建议等。 5.后亚运天河体育中心利用绩效评价指标体系评价标准的设置,是依据三级指标的评价内容的优异程度分成三个不同的等级,根据评价指标权重值进行等价赋分,评估工作依照评价内容实际等级情况进行评分。 6.实证研究是采用所构建的后亚运天河体育中心利用绩效评价指标体系对天河体育中心2012年度利用绩效情况进行应用实证分析,受评单位经过完成自评工作后认为所构建的评价指标体系能够较为客观全面的反映天河体育中心年度运营、开放工作效益,具有较强的可行性、科学性和实用性,对天河体育中心场馆建设、运营管理具有科学系统的指导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