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础刚度对砖石古塔结构受力机理影响研究

来源 :西安建筑科技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dtj77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近年来,通过增设圈梁(箍梁)改善塔体受力状态,增设地梁及刚性托盘调整基底应力分布等方法,已见诸于工程实践。然而,基础刚度变化后塔底反力的分布,及考虑新增基础与塔体协同作用时塔体的动力特点、地震响应以及稳定性等,则研究较少。本文结合某古塔的加固保护工程实践,通过原位测试,理论分析和数值模拟的方法,对纠偏加固后的砖石古塔的在不同基础刚度条件下的受力机理及地震响应进行对比分析,主要研究内容如下:⑴采用脉动法对砖石古塔进行动力特性测试,得到了前四阶频率、振型和振幅。以此为基础,建立数值分析模型,采用反演法得到塔体的物理—力学参数。⑵分别建立增设RC圈梁、RC圈梁和地梁组合以及RC托盘模型下的基础与塔体空间协同工作分析模型。通过数值计算对三种不同基础刚度状态下,塔体的动力特点、应力分布、危险截面内力路径、地震响应等进行了对比分析。结果表明:随基础刚度增大,塔底反力趋于均匀,塔体应力峰值随之降低,有助于改善其稳定性;基础刚度增大。塔体与之协同作用,自振周期随之减小,频率增大,尤其以第三阶(扭转)较为明显,振幅减小。⑶采用时程分析法,对三种不同基础刚度条件下的多遇地震响应分析表明,随基础刚度增大,塔体位移有所增大,而塔底应力峰值则明显降低。
其他文献
音乐作品的艺术展现是通过音乐表演来实现的,而音乐表演不仅仅是表演者艺术能力的展现,更是表演者审美心理的表达以及作品文化内涵的阐释.音乐表演想要展现出高级别的艺术效
本文从发展性资助理念的核心内容进行分析,结合对高职院校贫困生理想信念教育的理解,提出了一些具有实践意义的应用措施.对教育工作而言,资助并不是金钱方面的帮助,“授人以
目前,可再生能源发电技术存在着间歇性和不确定性的缺点,不能保障供电可靠性。因此,为了克服这一缺点,必须在独立运行的系统中配置储能系统。但是,当前应用的储能系统大多数是由单一的储能设备构成的,不能兼顾能量密度大、循环寿命长的要求。随着技术的不断进步,混合储能系统凭借着其优良的特性得到了广泛的应用。本文首先介绍了分布式电源的概念,阐明了储能系统存在的重要性以及当前储能系统存在的弊端,进而重点介绍了综合
分布式发电作为一种新的发电方式,因其灵活、低污染、高效率的特点引起了全世界的广泛关注。分布式电源并网所造成的随机潮流问题、谐波问题等使工作人员在规划时面临许多意外和困难,对其中任意一项进行单一规划已不能满足电力系统发展的需求。因此,为了使分布式电源并网的积极影响得到发挥、消极影响得到抑制,需要全面了解其特性,将两者结合起来进行综合规划。本文正是研究了两者的综合规划问题,包括概率潮流计算、无功优化和
“中国英语”是标准英语与中华民族特色文化相结合的产物,是根植于中国文化而生,区别于标准英语的语言变体.中国英语符合规范英语的规则要求,同时,包含典型的中国文化内涵.其
风电作为目前应用规模最大的新能源发电方式,已成为我国推进能源生产和消费革命、推动能源转型的重要措施。但随着大规模风电并网,其出力的不确定性与其受限的可调度性使系统出现输电阻塞的概率增大,按常规确定性阻塞管理方法确定的阻塞调度方案极有可能无法应对实时运行时风电出力的不确定性,进而出现再度阻塞的情形。为消除输电阻塞并使系统具备一定的抵御再度阻塞的能力,考虑风电不确定性带来的实时运行风险进而优化配置系统